0

0

文字

分享

0
0

經理人月刊 03月號/2015 第124期


評分人數不足
買書去

【Editor’s Note 編輯台時間】
每項工作都需要企畫
如果你的工作職稱沒有冠上「企畫」(或「企劃」)兩個字,你可能不太會想到企畫是什麼,也不太覺得自己需要企畫力。

因此,如果貿然地就總結說「人人都需要企畫力」「人生、工作都需要企畫力」,可能頭腦還需要轉一下,看看是否確實如此。說不定,連做(過)企畫的人也得仔細想想,自己賴以為生的技能究竟是什麼?又真的應用如此廣泛嗎?

日本企畫大師高橋憲行在《好企劃這樣寫就對了!》寫道,企畫不只是商品企畫、新事業規畫等企畫部門的工作,「只要是工作,『每項工作都需要企畫。』即使是新進員工也需要具備企畫能力。」因為每個人的工作都是要完成一件什麼任務、解決一個什麼問題,而高橋憲行認為,「如果有問題發生,就把解決問題化為一個討論的『課題』,再針對課題,擬定對策。這個『對策』就是企畫。」

簡單說,企畫就是「問題的解決方案」,而且如果「沒有清楚算出成本效益(支出會帶來多少業績),沒有寫出具體的機制,包括清楚的人員、物力、費用、資訊等流向,就不是企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照這樣看來,企畫像是規畫(planning),又像是專案管理(project management),都是必須在資源、時間、人力的條件限制下,想方設法完成最好的結果。最常聽到的比喻之一就是,一個好的計畫,就像是一張精準的路線圖,明確指出終點所在的位置,而且通常能夠指出通往終點的最佳路徑。

然而,相信光是「最佳路徑」這幾個字,又令人生畏了:是不是一定要非常有創意,才能夠交出最令人滿意的結果?

用旅行當比喻,有些人喜歡做好充分規畫,分分秒秒都在嚴格掌控之下,想吃什麼、看什麼、逛什麼、買什麼、住哪裡,完全不遺漏,預算也沒超支。有人則是喜歡隨性遊覽,所見所聞都是驚喜、都是趣味。

其實人各有所好,這兩種情況都很好,只是你得看你同行的玩伴(在職場上,對應的自然是企畫案的接收者,可能是主管、客戶)是誰,對方喜歡怎麼樣的安排?只要你開心、對方也開心,就是最好的結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本明治大學教授齋藤孝在《規劃力》提到,「登山時,規畫力是非常必要的。即使是一天來回的登山,還是得設定時間,並推斷自己的力量來決定行程。」

雖然最後一刻才開始規畫,有時候也是可以把事情做完、交差了事。不過,我很喜歡齋藤孝說的一個情境:「所謂的幹勁,會因為你的規畫運轉得非常好,而使它的幅度增加。與其一開始就追究有沒有幹勁,不如讓自己擁有規畫力。」

換句話說,有好的企畫,會讓你因為事情進行得非常順暢,工作動力愈來愈強,結果也愈來愈好。

我覺得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說得挺好,「沒做好準備,就準備好失敗。」(By failing to prepare, you are preparing to fail.)這個準備,就是一份好企畫,以達成目標為絕對宗旨,再求手段有效率、做法有創意。別把心思都花在創意上,更別以為企畫就是創意,「今天的好計畫,好過明天的完美計畫。」任何無法執行的企畫案,都只是良好的意圖而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編輯 齊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