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文尖端研究的舞台上,台灣的科學家並沒有缺席。
來和我們一起看看,台灣參與了哪些「追星計畫」吧!
台灣與國際合作的天文計畫遍布世界各地,點擊各個計劃了解最近有哪些新發現!
對於台灣與世界各地的科學研究,來聽聽
科學家怎麼說吧!
最大的單碟次毫米無線電波望遠鏡,裝備有一系列最敏感和最尖端的儀器,
可以探測到宇宙中最冷的物質。
主要用以研究太陽系、星際物質以及遙遠的星系。
合作單位:東亞天文台由中國、台灣、南韓以及英國與加拿大大學出資營運
是亞洲首座且僅有的一座專門研究宇宙學的儀器,是設計來觀測充斥在整個
宇宙空間、古老的微波訊號「宇宙背景輻射」
合作對象: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國立臺灣大學、澳洲國家天
文台以及其他大學合作進行
加法夏廣角紅外線相機是目前全世界使用中最大的紅外線相機之一,擁有大廣角
視野,使得大尺度的近紅外線成像普查得以進行。
合作對象:加拿大、法國、夏威夷大學
研究主題:恆星形成、星系結構與演化、宇宙大尺度結構等領域
本陣列是全世界第一座次毫米波干涉陣列,提供了在此波段最高的角解析力。
次毫米波陣列,適合觀測溫度較低的星際物質,可分析緊臨年輕或老年恆星的低
溫雲氣、形成恆星或行星的吸積盤、以及外星系中的恆星劇增區等。
合作單位:中研院天文所與美國史密松天文台
目前最大的地面望遠鏡計畫,仍在繼續興建中。由66座望遠鏡組成一個毫米波及
次毫米波段的干涉儀,可視為次毫米波陣列的擴大版。
合作對象:東亞(日、臺)、歐洲、北美和智利共和國
研究主題:探測最早的恆星和星系起源、甚至直接捕捉行星形成時的影像生命。
國立中央大學設立管理,臺灣最重要的光學天文基地。從2002年發現台灣第一顆
小行星,迄今累計發現約800顆,其中有20顆已取得永久命名,為亞洲發現小行
星最活躍的地方之一。
鹿林天文台官方網站:http://www.lulin.ncu.edu.tw/
即將於2018年於格陵蘭安置完成的無線電波望遠鏡,結合SMA與ALMA的資
料三者合併,可以觀測到過去無法獲得的黑洞成像。
對研究廣義相對論強場效應,黑洞邊緣吸積盤及外向流過程以及黑洞的自旋
都開啟了新的窗口。
合作對象:中研院天文所、史密松天文物理台、美國國家電波天文臺、海斯
塔克天文臺等
由於太陽系外圍的天體僅藉反射太陽光而發亮,如果天體太小或太遠就無法
偵測到。藉由每晚監測太陽系外帶之太陽系天體對遠處背景恆星造成的「掩
星現象」可以擴大偵測至太陽系盤面上更遠的天體。
TAOS II能將太陽系可觀測的極限,從100天文單
位範圍推展至1000天文單位範圍,可以觀測到更多的掩星事件,這將有助於揭開太陽系如何形成的歷
史之謎。
合作對象:中研院天文所與美國史密松天體物理台、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