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研之有物」共有 307 個結果

・2021/01/22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洪志銘副研究員、端木茂甯助研究員與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生方怡婷,統整全世界五千多種鳥巢,推算鳥巢的演化史,發現鳥巢與鳥類的演化歷程息息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自然通訊》。
・2020/12/25
東亞的肺癌患者與歐美大不同,過半為不吸菸者,而且女性比男性多。中研院化學研究所陳玉如所長領導的「臺灣癌症登月計畫」,與臺灣大學、臺北醫學大學、臺中榮總的醫師合作,找出不吸菸肺癌可能的致病機轉,為全世界第一個完整剖析東亞肺癌的研究,成果發表在 2020 年 7 月《細胞》(Cell),並登上當期封面,在眾多新冠肺炎研究中殺出重圍,非常不簡單。更值得稱道的是,她如何在其中整合臺灣各領域專家學者,齊心促成此項臺灣癌症研究的關鍵突破?一起來聽聽陳玉如從不設限、有笑有淚的研究之旅。
・2020/12/23
為什麼隔離者會想偷偷溜出門?是防疫知識不足,還是社群互動邀約多?經歷 14 天禁閉,他們的心理狀態、社會互動又會有哪些變化?2020 年中研院院區開放日,社會學研究所李宣緯助研究員進行科普演講,分享「防疫點日記」的研究成果,分析影響隔離者服從、配合意願的關鍵因素。
・2020/12/21
臺灣有句俗諺:「生得過,雞酒香;生不過,四塊板。」但面對分娩的緊張時刻, 1500 年前,中國古代婦女臨盆時不躺床上,幫助產婦安心生產的也不是醫生。古人以產婦為中心,由女性助產者環繞支持,度過生死大關。研之有物專訪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李貞德研究員,穿越時空,看看古代婦科醫學如何建構女人安胎、養胎、分娩的歷程,從中窺見身體與醫療的性別觀。
・2020/12/16
獵食者和獵物的對決,是生態系中非常普遍的重要現象。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助研究員薛雁冰,與團隊觀察真菌如何獵捕線蟲,從野外採集、實驗室驗證、建立更好的模式菌株,到自行研發分析軟體,原創性的研究成果頻頻登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 等國際期刊,跟著研之有物一起來了解。
・2020/12/14
台灣人在結婚、育兒到養老,都即將面臨結構性的改變。同樣的情形,已經更早發生在義大利,本文專訪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對比台灣與義大利的相似之處,帶給我們前瞻的啟示。
・2020/11/30
婚姻是什麼?相愛的兩人還是一只契約?其實,婚姻往往體現了國家和社會的權力關係。本文介紹秦漢竹簡的婚姻律令,帶你瞭解該時代婚姻鑲嵌於社會中的特殊意義。
・2020/11/26
為了迎接後量子密碼學時代的來臨,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局(NIST)自 2016 年起舉辦「後量子密碼學標準化競賽」,優勝者將成為新一代的標準化密碼系統。最近,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楊柏因研究員的團隊以名為「Rainbow」的密碼學系統,通過了第一、二輪的考驗,於 2020 年成為進入決選的七組決勝者之一,距離成為世界標準,只剩一步之遙……
・2020/11/23
2020疫情肆虐,隨之而來的傷害,是對病患的「污名化」。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劉紹華研究員疾病與社會研究,由麻瘋病的醫學史研究,省思當前人類共同面臨的困境。
・2020/11/10
「只要讓我看一眼,我就知道這是什麼!(You Only Look Once,YOLO)」YOLO,是目前當紅的 AI 物件偵測演算法。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所長廖弘源及博士後研究員王建堯,與俄羅斯學者博科夫斯基(Alexey Bochkovskiy)共同研發最新的 YOLO 第四版(簡稱為 YOLO v4),一舉成為當前全世界最快、最高精準度的物件偵測系統,引爆全球 AI 技術社群,已然改寫物件偵測演算法的發展。究竟,他們在演算法裡動了哪些手腳?又是什麼樣的契機,開啟了這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