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1/06/25
身體在運動一段時間之後,隨之而來的疲勞與酸痛,相信你我都曾體驗過。其實,聽簡報、聽故事或聽人說話等大大小小需要用上「聽」的活動,也像做運動一樣,有時需要身體投入額外的能量。只是「聽」對於一般人而言,時時刻刻都在進行,或許因為長久下來習慣了,而以為所有的「聽」都不用特別使力。雖然「使力的聆聽」本身是一個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概念,但其實「聽」所使的力可以透過一些例子知道它的存在,甚至還能加以測量。
・2021/01/07
根據美國沃克斯傳媒新聞評論網一篇專題報導,近年有研究指出,「感恩」與「奉獻」似乎在大腦中共享某一個途徑,而在 2017 年,美國俄勒岡大學神經科學家卡恩絲與研究團隊的實驗更進一步證實這個論點。本篇文章將分享,時常心懷感恩,大腦會有什麼改變?我們如何進行感恩練習,藉以重新訓練我們的大腦?
・2020/04/28
本書不同於傳統身心二元論的觀點,而是結合神經科學與免疫學,重新思考憂鬱症與身體發炎的關聯性。所以發炎的生理機制真的會讓人產生憂鬱嗎?目前許多研究顯示,發炎出現在憂鬱症或憂鬱行為之前,但光有先後順序還不夠,科學家和醫師仍會質疑發炎是如何引發憂鬱症。
・2016/07/15
兩週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十五年來將近四萬篇的「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相關論文可能都有問題!紅透半邊天的 fMRI 腦造影研究,真的只一種即將崩盤的「新顱像學」嗎?腦造影研究是否會全面崩盤呢?
・2016/07/13
〈fMRI 分析軟體可能有瑕疵?相關研究該怎麼辦?〉於 2016 年 7 月 13日發表後,接收到許多專家學者的專業建議。原文針對腦科學研究方法的敘述上有錯誤,未能完整、正確解釋該篇研究的真正意涵,以及研究結果的爭議。因此在與原作者討論後,決議將此文章下架,以避免不正確的內容造成讀者誤解。並另請腦科學家謝伯讓老師重新為此撰文,請見〈腦造影研究全面崩盤?〉此文。
・2015/02/09
一項刊登在NeuroImage期刊上的新研究指出,有危險駕駛記錄的人,其社會認知及同理心相關的大腦部位較不活躍。
・2013/12/03
意識僅是自我的冰山一角,還有更龐大的未知潛意識有待科學家去發掘。其實,潛意識對科學家來說,可能更像地球上的海洋,雖然佔了四分之三的面積,但我們對 它的瞭解,可能仍不如月球。我們對自己心裡真正在想啥,以及我們表現出來的行為,常常所知甚少。除非是得道高僧,大多數人都讓潛意識給悄悄操控了。
・2013/09/30
陳昇曾經開過一場叫做「明年你還愛我嗎」的演唱會,這場演唱會的門票提前一年預售,僅限情侶購買。第二年情侶需要各持自己的半張門票,拼在一起才能進入演唱會現場。或許是抱著「我們說好要在一起一輩子的,一年又算什麼呢?」這種想法的情侶不在少數,門票很快就售罄了。一年後,當陳升走上舞台,卻發現台下稀稀拉拉空了好多座位……說好的不再讓你孤單,卻只能將悲傷留給自己。
・2013/09/17
減肥一直是很受到重視的議題,究竟哪種方法有效,其實很難說。這次要介紹一個研究探討為什麼有些情境下,減肥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