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細菌
116 篇文章・ 0 位粉絲
+追蹤
常用關鍵字
傳染病
唾液
寄生蟲
排泄物
病原體
糞便
細菌
舔傷口
抗生素
抗藥性
淋病
物種
病菌
結核病
低溫保存
冰箱
微生物
食品
食品保存
免疫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長評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時間篩選:7月
重設
動物世界
活躍星系核
・2020/07/17
沒有醫藥箱,野生動物自舔傷口防傳染?——《寄生大腦》
有鑑於絕大多數寄生蟲體型微小到肉眼難以察覺,野生動物的復原能力著實不可思議。野生動物既沒有顯微鏡也沒有醫藥箱,牠們為何能成功預防傳染病呢?野生動物擁有許多工具和技巧,其中之一是運用哈特所謂「嘴巴裡的醫藥箱」。一旦被咬傷、割傷或抓傷時,相當多數的物種會「把舌頭當作抗菌濕紙巾來清潔傷口」。
傳染病
唾液
寄生蟲
排泄物
病原體
糞便
細菌
舔傷口
0
0
好書搶先看
PanSci
・2019/07/31
抗生素的扶龍命格?越戰越強大的超級細菌是怎麼出現的?——《下一個物種》
曾幾何時,可怕的傳染病在世界各處肆虐,直到抗生素的誕生,人類才得以擁有對抗疾病的強大武器,讓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均壽命顯著提高。然而,在大自然規則下,演化出具有抗藥性的細菌似乎是必然的歷史預言,後抗生素時代的來臨,可能使得超級細菌在世界上橫行無忌,過往得以治療的淋病、結核病以更可怕的態勢重出江湖。對此,人類會不會只能束手無策,坐以待斃呢?透過《下一個物種》一書的介紹,以現代抗生素的案例,讓讀者一起從演化史的角度重新思考地球與人類的未來。
傳染病
抗生素
抗藥性
淋病
物種
病菌
細菌
結核病
0
0
Promo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2017/07/18
食物都丟冰箱還尋求生鮮是否搞錯了什麼?–冰箱的正確使用方法
為什麼有些水果不能冰?為什麼肉品冰過就變得爛爛濕濕的?生鮮食品買回家,可不是通通放進冰箱這麼單純。
低溫保存
冰箱
微生物
細菌
食品
食品保存
0
0
好書搶先看
miss9
・2016/07/13
《工作細胞》:血管裡的微科學故事
《工作細胞》是部難得的微科學漫畫,敘述帥氣的白血球先生,與呆萌紅血球小姐的冒險故事。儘管裡頭充滿了努力、友情、正義必勝的故事,白血球們總是能夠一次又一次殺爆入侵的微生物(其實我比較想看微生物贏 XD)。但,真實的世界又是如何呢?
免疫
國中生物
寄生蟲
漫畫
病毒
白血球
科學生
紅血球
細菌
血小板
0
0
活得科學
miss9
・2015/07/15
為什麼燒燙傷容易被細菌感染?或許是腸內細菌的背叛
燒燙傷的患者,最大的噩夢就是細菌感染所引起的敗血病。傳統的理論認為,由於失去了皮膚的保護,環境中的細菌侵入人體導致感染,然而今年的7月,美國的研究學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導致敗血症的凶手,也許不是從外部入侵,而是來自體內...
塵爆
小腸
感染
敗血症
燒傷
燙傷
細菌
腸道
0
1
專欄
陳俊堯
・2013/07/08
海洋塑膠生物圈成為細菌的新家
研究人員發現海洋漂浮的塑膠垃圾表面有大量的細菌居住。這些細菌的多樣性高,而且和海水原本有的住民大不相同。說真的,我們成功用大量塑膠垃圾建立了一個新棲地。這又是個人定勝天的例子?或許這該是個人類做太多壞事,大自然來收拾殘局的恥辱印記。現在就從少用一次性塑膠製品做起吧!
垃圾
微生物
海洋
環保
細菌
0
0
泛科授權 1.0
陳俊堯
・2011/07/11
傳喚證人: 你鞋底的細菌
死者陳屍在一處玉米田裡。雖然警方已經鎖定了個嫌疑犯,卻没有足夠證據證明他到過犯罪現場。唯一可能成為破案關鍵的是嫌犯車上踏墊的一點點土粒。我們有没有機會用這些從嫌犯鞋上掉落的土粒證明他去過犯罪現場?
刑事鑑定
微生物生態
細菌
0
0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