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讀力書展
請贊助泛科學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科技大觀園
研之有物
讀力書展
科學生
文章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氣候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演化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核四公投】模擬器
【反萊豬公投】模擬器
【藻礁公投】模擬器
從打掃方式看出你是哪種人?
你是哪個系的寶可夢大師?
防疫小尖兵測驗!
你能得到搞笑諾貝爾獎嗎?
用陰謀論測你的陣營!
世界地球日知識大挑戰!
用陰謀論測陣營─外星人篇
【光棍節】你是哪種單身?
會考考題大挑戰!
精選特輯
所有特輯
性教育專區
COVID-19專區
童年崩壞!?
一切都是泛科學的陰謀
她是科學家
百工裡的科學人
SDGs
搞笑諾貝爾獎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發育
15 篇文章・ 0 位粉絲
+追蹤
常用關鍵字
一夫一妻
人類
基因
演化
發育
陰莖
黑猩猩
大腦
尼安德塔
頭殼
性行為
營養
睪固酮
科普閱讀力大賽
胚胎
趾
幼兒
胼胝體
外科之花
心臟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5年
2017年
2021年
2022年
選擇月份
1月
3月
4月
5月
7月
9月
11月
由舊到新
生命奧祕
陸子鈞
・2011/03/10
人類的陰莖為什麼沒有突刺?
人類的性行為可以很不一樣--如果男性的陰莖像黑猩猩、獼猴或老鼠一樣,有一些硬的小突起。
一夫一妻
人類
基因
演化
發育
陰莖
黑猩猩
0
0
生命奧祕
葉綠舒
・2011/04/20
誰說投緣(頭圓)不重要?
應該有聽過這個笑話: 一個男生問女生說,她擇偶的條件是什麼。 女生回說:ㄊㄡˊㄩㄢˊ的就好。 男生想了一下,問女生說:那,我的頭圓嗎? 笑話歸笑話,其實頭圓還真的蠻重要的。
大腦
尼安德塔
發育
頭殼
0
0
生命奧祕
陸子鈞
・2011/05/03
早熟,從嬰兒開始
男嬰在出生後六個月內,長得越快,往後在青少年期可能會有更多的性經驗。長期追蹤超過700位菲律賓男性後,得到其中
性行為
營養
發育
睪固酮
科普閱讀力大賽
0
0
動物世界
only-perception
・2011/09/06
研究者解開消失的鳥指之謎
演化或增或減,再也沒有比脊椎動物符合更多證據了,那被程式化成在每個肢體上有五指。不過有許多物種沒有指。蛇類,當然沒有指,而鳥類則有三根。
演化
發育
胚胎
趾
0
0
活得科學
葉綠舒
・2012/05/23
為了怕小貝比抓傷臉而作的努力,可能得不償失
華人常常會怕小貝比的小手揮來揮去的把自己的臉抓傷(毀容?),於是把小貝比的手包在連指手套或是小被被裡,對照這篇研究的結果,可能是得不償失。
大腦
幼兒
發育
胼胝體
0
0
專欄
科學松鼠會
・2013/07/13
外科之花的艱難綻放(1)
十九世紀末,西方傳統醫學在生命科學體系完成基本構架之後,逐步擺脫了黑暗與矇昧,開始了在現代醫學軌跡上的漫漫征程,各個分科與專業在科學之火的指引下迅速攻城略地到處開花結果,號稱「醫學之花」的外科的發展尤為引人注目,這其中又以被後世尊為「外科之父」的奧地利醫生西奧多‧比爾羅特(Theodor Billroth,1829-1894)的成就最為輝煌。
外科之花
心臟
發育
血液
醫學
0
0
來自台灣
Gene Ng
・2015/05/14
鳥羽之美:台灣版《羽的奇蹟》
《羽的奇蹟》是本不可多得的優異科普作品,作者索爾.漢森非常風趣地述說他和羽毛的各種邂逅經驗,有時涉及科學內部的知識轉折,有時拓展到人類應用羽毛的面向,多處令人不禁莞薾,他風塵僕僕地四處奔走,帶我們探訪尋覓羽毛的各種有趣面向,讓我們見識羽毛無窮的魅力。他的文筆實在太活潑生動了,每讀一章就像看了一部國家地理頻道的影片,可愛的小鳥和拉斯維加斯舞者的身影彷彿能在紙上再現。吳建龍先生的譯文也很流暢逗趣,這會是所有愛鳥人仕無不希望能人手一本的好書!我也希望藉由本文讓更多人知道台灣學者在羽毛領域的發現。
林頌然
演化
發育
羽毛
羽的奇蹟
鍾正明
鳥
鳥羽
0
0
環境生態
Gilver
・2017/03/03
如果可以簡單,誰想要複雜:為什麼櫻花的葉子會發育成鋸齒?
為什麼櫻花的葉緣有鋸齒,榕樹的就沒有?名古屋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植物科學界的小白鼠「阿拉伯芥」進行研究,發現關鍵在於名為EPFL2的多肽與它的受器,會和鼎鼎大名的植物賀爾蒙.生長素互相影響,最後生長素在葉緣累積的區域就會促進該處細胞的生長、在葉子上形成鋸齒。
國中生物
植物
櫻花
生理回饋
生長素
發育
科學生
科普閱讀力大賽
葉形
鋸齒
0
2
人體解析
果殼網
・2017/07/03
想在太空「造人」?只解決啪啪啪的問題可能還不夠······
當地球已經逐漸承載不了人類野心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將心思轉向了廣袤無盡、沒有重力卻充滿輻射的宇宙。當下人類還沒有足夠的理論和技術來支持人類進行漫長的宇宙旅行,但即便突破了這些物理瓶頸,造出了超光速飛船,學會了使用蟲洞和睡眠系統,解決了哪些人該上飛船、哪些人要被留在地上的問題,等待我們的也許仍然是當頭一盆冷水——離開地球之後,人類還能順利繁衍嗎?人類的胚胎,能否在太空中正常發育呢?
太空
幹細胞
發育
科幻
胚胎
0
0
專欄
社團法人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
・2021/04/02
人類寶寶的腸道裡到底都住了哪些微生物?──決定嬰兒腸道微生物菌相的要素及對於整復之啟示
臨床及基礎研究中,已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人類腸道微生物菌相 (gut microbiome) 能調節免疫系統、心智及其他生理功能的發育 (1-8)。成熟的人類腸道微生物菌相可分為兩大操作類型,分別是擬桿菌屬-雙歧桿菌屬型 (Bacteroides-Bifidobacterium type) 和普雷沃氏菌屬型 (Prevotella type) ,主要決定於飲食、地理位置以及生活型態(9-13)。
周歲
基因
嬰兒
微生物
母子遺傳
演化
產道
發育
細菌
週歲
7
2
文章導覽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