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15
4

文字

分享

5
15
4

臺灣女性容易罹患肺癌?不抽菸者占多數?臺灣團隊揭密基因突變上的差異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_96
・2021/01/25 ・3715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R值 570 ・九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轉載自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泛科學為宣傳推廣執行單位。

  • 採訪撰文|張容瑱
  • 美術設計|林洵安

臺灣不抽菸肺癌病人研究

「肺癌?不抽菸就沒事了啊!」你還這樣想嗎?和歐美比起來,臺灣罹患肺癌的人,不抽菸者居然多於抽菸者,而且女性病患增加速度比男性還快!為什麼不抽菸會得肺癌?

中研院化學研究所陳玉如所長領導「臺灣癌症登月計畫」,組成來自中研院、臺灣大學、臺北醫學大學、臺中榮總的研究團隊,深入分析臺灣肺癌病人的基因體與蛋白體,找到了致病的關鍵成因!精彩論文於 2020 年 7 月刊登在國際頂尖期刊《細胞》(Cell),並榮登當期封面。跟著研之有物一起來了解!

肺癌,東西方大不同

癌症,長期占據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榜首,癌症中死亡率第一名的就是肺癌。而且大部分肺癌患者往往到了晚期才發現,五年的存活率不到 10%。不僅在臺灣,肺癌也是全世界最常見的癌症,更是癌症死亡的主因。但是,你知道嗎?東亞地區的肺癌跟歐美有很大的不同!

以抽菸習慣來說,西方肺癌患者中不吸菸者大約占 20%;在臺灣,半數以上的病人都不吸菸,超過九成的女性肺癌患者更是從來都不吸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性別來說,西方罹患肺癌的大多是男性,女性不到 30%;臺灣女性罹患肺癌卻是逐年增加,去年(2019 年)的女性發生率更首次超越男性。

從發病年齡來看,臺灣罹患肺癌的平均年齡比西方早 5 到 10 歲,而臺灣女性又比男性更早發病,平均年輕 5 歲,因此,臺灣女性肺癌病患相較於西方人,具有平均早 10 到 15 歲的年輕化趨勢。

中研院化學研究所陳玉如所長領導「臺灣癌症登月計畫」,深入分析臺灣肺癌病人的基因體與蛋白體,找到了關鍵成因,論文於 2020 年 7 月刊登在國際頂尖期刊《細胞》(Cell),並榮登當期封面。
圖│CELL

從基因著手,找出非抽菸肺癌的突變特徵

綜上所述,東亞地區的肺癌病患是「不吸菸者多於吸菸者,女性比例極高」(註:其他國家女性不見得比男性高)。為什麼會這樣?研究團隊先從基因著手,因為癌症是基因突變造成的。

舉例來說,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 )是一種位於細胞膜的蛋白質,負責傳遞促使細胞生長的訊息;如果它的基因突變了,產生結構異常的 EGFR,將持續對細胞發出生長的訊息,促使細胞不斷生長、分化而形成癌症,甚至轉移到其他部位,最後導致患者死亡。臺灣肺腺癌患者超過 50% 有 EGFR 基因突變,而歐美大約不到 15%。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研院團隊與來自臺灣大學、臺北醫學大學、臺中榮總的研究同仁合作,取得肺癌病人的癌症組織與周邊正常組織,萃取出 DNA,進行基因定序,比對哪些基因發生突變,找出臺灣肺癌病人的突變特徵。

最後得出結論,臺灣不抽菸肺癌病人的癌細胞基因具有五種突變特徵,與西方人大大不同。

什麼是突變特徵?DNA 由四種不同的核苷酸組成,可依核苷酸所含的鹼基,簡稱為 A、T、C、G。目前發現癌症有 6 種鹼基突變:C>A(C 突變為 A)、C>G、C>T、T>A、T>C、T>G。如果三個核苷酸一起看,也就是突變的鹼基以及其左右各一個鹼基,總共有 96 種突變(4×6×4=96)。每個檢體在這 96 種突變的比例組合都不一樣,稱為「突變特徵」。

中研院統計所陳璿宇副研究員統計 103 位病人的檢體,鑑定出東亞肺癌具有上圖五種突變特徵。
以第二列為例,主要為 C>G 和 C>T 的突變,乃是 APOBEC 造成的突變特徵。
APOBEC 為 RNA 編輯酶家族,有 11 個成員,能把胞嘧啶核苷酸(C)的氨基去掉,使它變成尿嘧啶核苷酸(U)。APOBEC 過度表達,再加上 DNA 修復機制作用,就會形成 C>G 和 C>T 的突變特徵。
圖│陳玉如

但基因藏在細胞內好好的,為什麼會突變呢?陳玉如解釋:「有些是細胞本身造成的,像是 DNA 修復錯誤等內生性因素,有些則是紫外線、抽菸等外在的致癌物造成的,如果要了解非抽菸病人的致病原因,就要去找到體內和外在的致癌因子。」

圖│研之有物

體內基因變異:APOBEC 突變特徵是什麼?

在上述的五大突變特徵中,非吸菸患者最多的是第二型「APOBEC 突變特徵」,尤其在女性患者身上更明顯,六十歲以下未吸菸的罹癌女性高達 74% 具有這種突變特徵;而 EGFR 基因沒有突變的罹癌女性,更是百分之百都有這種突變特徵。再加上女性患者體內 APOBEC 的濃度也比較高,研究團隊認為,APOBEC 造成的基因突變可能是引發女性肺癌的關鍵因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具有 APOBEC突變特徵,特別是 EGFR 沒有突變的情況下,
更是百分之百具有這種突變特徵。
圖│陳玉如

這個發現有助於肺癌病人判斷是否接受昂貴的免疫療法。因為研究人員分析發現,如果病患具有較高 APOBEC 突變特徵,免疫療法會比較有效。換句話說,APOBEC 突變特徵可能成為早期診斷以及免疫治療的潛在生物標誌物。

圖│陳玉如

外在致癌因子:菸、油煙、PM 2.5

接著,研究團隊將找到的五種突變特徵,比對國外針對幾十種致癌物所建立的「癌症突變特徵資料庫」,尋找致癌的外在因子,發現有兩種突變特徵可能來自外在的致癌物,這些致癌物包括吸菸、二手菸、汽機車排放的廢氣、PM 2.5、油煙,以及食品中的防腐劑、食品添加物等等。

圖│研之有物

再深入了解病人的背景,又發現七十歲以上的女性以及有 EGFR 突變的女性,突變特徵比較多是環境中的致癌物引起的。也就是說,年長女性的肺癌可能是某些致癌物引起的。陳玉如表示,下一步希望能把確切的致癌物找出來,然後從政策面去立法禁止使用致癌物,真正的預防肺癌。

女性年紀不同,致癌因子也不同。六十歲以下罹患肺癌的女性,APOBEC 的突變特徵因子比較明顯;七十歲以上罹患肺癌的女性,環境致癌物的因子比較相關。

找出「類晚期」的早期病患,進行更精確分期

除了分析基因之外,研究另一項重點是從患者身體組織萃取出蛋白質,運用質譜儀分析檢體的蛋白質濃度、蛋白質磷酸化等各種改變。「基因比較像主人,蛋白質像工人,」陳玉如說:「執行所有細胞功能的都是蛋白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團隊比對癌症組織與周邊正常組織的蛋白質,果真發現可以利用蛋白質的差異找出肺癌早期病患當中的高風險族群,稱為「類晚期」,從分子層次角度進行更精確的癌症分期。(這裡的高風險指的是病人的存活率較低,預後較不樂觀。)

肺癌在臨床上一般分為一到四期,第一期依腫瘤大小又可分為 ⅠA 期和 ⅠB 期。陳玉如根據蛋白質的特徵將病人進行所謂的「分子分期」,發現某一些具有相同蛋白質特徵的病患,在 EGFR 基因上容易發生 L858R 突變,且容易產生惡性胸腔積液和癌細胞轉移,存活率較低。即使病患臨床上分期是早期,但分子層次看起來卻接近晚期。因此,結合分子分期與臨床分期,可以再把肺癌 ⅠA 期細分成 ⅠA 期與 ⅠA 類晚期;ⅠB 期細分成 ⅠB 期與 ⅠB 類晚期。

病患的蛋白質特徵可分為三群,以綠色、紅色、藍色表示,其中綠色占最大宗,具有胸膜浸潤、轉移等較惡性的病徵,屬於分子層次上的晚期。紅色和藍色則屬於分子分期的早期。
分子分期再結合臨床上的癌症分期,可將病患分成五群。其中,臨床上被界定為早期、但分子層次接近晚期的「類晚期」是本次研究的新發現。
圖│陳玉如

類晚期的發現 (尤其是 ⅠB 期類晚期) 是非常重要的突破!在肺癌的第一期,ⅠA 期的病患手術切除腫瘤之後,預後很好,但 ⅠB 期的病患並沒有標準的治療方式,用藥或不用藥、用什麼藥,莫衷一是。研究團隊發明的蛋白質分期,能把 ⅠB 期當中預後不佳的病患找出來,後續監測需要更加注意。

但如何監測類晚期患者呢?目前團隊正在開發適合的檢測標記,以類晚期的腫瘤可發現顯著增加的蛋白質,如間質溶解素 MMP11 等,可能藉此篩選出這些高風險的病患,進行積極治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項研究是整合型的分析,」陳玉如說:「從基因、RNA 到蛋白質,每一個層次都去分析。」因為基因是最上游,但執行細胞功能的是蛋白質,從基因體深入到蛋白體的「多體學」分析,解析我們本土病人的分子特徵,才能對威脅國人生命的頭號殺手—-肺癌,有全面性的了解。

延伸閱讀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5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_96
296 篇文章 ・ 3419 位粉絲
研之有物,取諧音自「言之有物」,出處為《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探索具體研究案例、直擊研究員生活,成為串聯您與中研院的橋梁,通往博大精深的知識世界。 網頁:研之有物 臉書:研之有物@Facebook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如何找到肺癌對應基因?臨床實驗幫助病友翻轉病情!
careonline_96
・2024/04/24 ・2515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給 每一位剛踏上抗癌路上的鬥士與戰友

確診晚期肺癌的病友,在治療初期若是能與醫師密切配合,就有機會可以找到很好的治療方式,讓病情翻轉。進入治療前,首先會透過基因檢測,找出關鍵的基因突變,若是未發現常見基因突變,也可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找出罕見基因。肺癌的治療已像慢性病一樣,只要妥善運用基因檢測與接續治療策略,就有機會延長病友的存活期,無論是帶有 EGFR、ALK、ROS1、BRAF、HER2、RET、MET、KRAS、NTRK 等基因突變,目前也都已經有很好的標靶藥物可治療,病友只要了解自己的疾病概況,與醫師充分溝通,一起把握每一次治療的機會!

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賴俊良醫師

次世代基因定序助攻!揪出罕見肺癌改善病友預後

一名確診晚期肺癌的 50 多歲男性,在進行一般的基因檢測時並沒有找到突變基因,病程也加速惡化,且伴隨糖尿病、高血壓、腎功能衰退,全身嚴重浮腫。所幸,再接受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後,很幸運地發現他是較罕見的 MET 基因。賴俊良醫師說,MET 基因分為不同的突變型,而該名病友屬於較少見的擴增型,後續在使用相對應的標靶藥物治療後,全身浮腫的狀況逐漸改善,病情也受到控制,且恢復到原本的工作與生活。

標靶藥物各有專攻 找到對應基因才能發揮效果

台灣的肺腺癌以 EGFR 基因突變為主,其他基因突變相對稀少,包含 ALK、KRAS、BRAF、ROS1、RET、NTRK 等。賴俊良醫師說,由於國人常見的致癌基因約佔一半以上,因此,通常會先檢測這些突變基因,若是找不到突變基因,則是會採取更先進的檢測方法找出突變基因,而次世代基因定序是目前肺癌精準治療的重要工具,可以更準確地找到驅動關鍵基因,醫師也可以從而制定精準的治療策略,進而大幅改變病友的預後。

晚期肺癌的治療藥物已有相當大的突破與進展,在過去不知道有這些基因突變時,部分病友的預後較差,但現在針對主要的驅動基因,幾乎都有相對應的藥物可以治療,賴俊良醫師說,有些病友知道標靶藥物治療成效佳,堅持只接受標靶治療,其實概念上並沒有這麼簡單,不同的驅動基因要使用不同的標靶藥物,才有辦法發揮治療效果。

臨床試驗安全性高 為病友帶來新契機

一般人聽到臨床試驗,常直覺是白老鼠,賴俊良醫師說,這樣的錯誤觀念仍有待匡正,其實所有藥物都必須先經過動物實驗,確認有明顯的治療成效,才會進到人體試驗,且第一期、二期、三期分別有不同的條件與目的,只有在第一期和第二期執行成果中,顯示其具有前景的試驗,才會進入第三期,在臺灣進行的臨床試驗都已具有相當完善的規範,也會在保護受試者的情況下進行。病友若是治療遇到瓶頸時或是可能需要自費或是參加臨床試驗,賴俊良醫師建議,若符合可以參加臨床試驗的條件,病友及家屬可以進一步與主治醫師討論了解,也有機會可以找到新契機,讓病情翻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的故事 談面對恐懼

罹癌就像暴風雨 家人陪我度過每個關卡

曾經聽人家說「罹癌是上天給的禮物」,這個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很痛苦、很折磨,也狠狠把我 K 醒!才 53 歲的我,去(2023)年 3 月起連續兩個月咳個不停,確診為肺腺癌第四期,我的腦子一團亂,醫師開始為我化療,治療期間我吃不下、甚至沒辦法走路,家人擔心再化療下去可能連命都沒了。

就像落水的人,拼命想抓住救生圈,經過不斷打聽,朋友介紹到大林慈濟賴副院長的門診。第一次住院待了 33 天,治療期間,好像一個人漂浮在汪洋中,害怕上不了岸,擔心得連呼吸都困難;沒想到最後可以出院,體力還變好,原本沒辦法行走,後來能夠走出醫院,過了這個坎,好像就沒有什麼好怕的了。

過去從事餐飲業,每天至少一包菸,加上廚房的油煙,破壞身體免疫力。以前認為跟家人除夕吃團圓飯很平常,罹癌住院 33 天的經驗,讓我知道這個「平常」代表「幸福」。治療中,太太、兒女一路陪我度過每個關卡,從身體不舒服的第一天,到住院、標靶藥物和門診追蹤,可靠又溫暖的陪在身旁。

我有十幾年糖尿病的歷史,罹癌後發現血壓、腎臟指數飆高,全身浮腫,醫院安排做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醫師說,我是 MET 基因中第二類比較少見的擴增型,從去年 5 月開始服用標靶藥物治療,全身浮腫的狀況改善了,病情也控制住,除了容易累,體力比較差,沒有影響到生活,我想老天爺在給我機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癌症就像一場暴風雨,考驗自己的內心,生活變得很慌亂,遇到事情就去面對它、解決它,慢慢把腳步站穩後,暴風雨過去了,接下來的每一天都要好好過,或許癌症真的是一個生命的禮物,敦促著我們找回人生最重要的事,也提醒正在看這封信的學弟妹們,醫療這麼發達,穩定用藥就可以擁有好的生活品質,不要放棄;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未來每一天,我選擇開心地過。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癌症治療方法有哪些?臨床試驗有哪些評估面向?
careonline_96
・2024/04/19 ・2447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給 每一位剛踏上抗癌路上的鬥士與戰友

醫學中心的臨床試驗機會多,病友們也存在一些錯誤的迷思,我們需要了解,臨床試驗是依據現今最標準的治療方式進行,參加臨床試驗的對照組,也有機會可以使用到健保沒有給付的藥物。不過,現有的臨床試驗不一定都適合每一位病友,病友們一定要與主治醫師充分討論自己的治療計劃,即使是晚期肺癌,只要隨時掌握疾病的狀況,找到合適的治療方式,便能穩定控制,與癌共存!

台大醫院胸腔科廖唯昱醫師

臨床試驗增加用藥可近性 為病友延長生命

一名年約 82 歲女士,手術後確定是肺癌第三期,後續接受輔助性的化學治療,在追蹤一段時間後復發,由於當時沒有很好的基因檢測與標靶藥物,僅能接受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控制。廖唯昱醫師說,病友面對治療仍相當樂觀,治療一至兩年後,幸運地找到適合的臨床試驗,便開始使用標靶藥物,其中有兩到三年的時間,只需單純使用標靶藥物即可控制病情,病友也因此延長生命到近 90 歲。

臨床試驗是醫療機構依據醫學的理論,於人體施行新的醫療技術、新的藥品或新的醫材。廖唯昱醫師說,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找到一個新的、更有效的治療方式,讓病友可以延長生命,甚至達到治癒。對於晚期肺癌病友而言,最佳的治療方式可能是標靶治療、免疫治療,或是化學治療,若是健保有給付,我們會選擇用健保的方式進行第一線治療;若是對病友最有利的治療方式健保未給付,我們即會想辦法協助病友尋找適合的臨床試驗。

罕見基因治療武器有限 先確定驅動基因再找合適的臨床試驗

面對臨床試驗,可以從兩個方面評估,廖唯昱醫師說,若是新發現的基因突變與新研發的藥物,病友可以先觀察第一期臨床試驗中,新藥物可以達到的治療效果,以及可能出現的副作用,等到狀況較成熟後再加入;假如已通過第一期、第二期臨床試驗,並且清楚知道新藥物的成效,即可考慮加入第三期,無論抽到實驗組或對照組,其實對整個治療都有一定的幫助。

此外,對於一些罕見基因型的肺癌,由於治療武器較有限,病友常期望可以加入臨床試驗,廖唯昱醫師說,在加入臨床試驗前,需要先確定肺癌的驅動基因突變,再去尋找適合的臨床試驗。然而,臨床試驗通常會設定一些條件,如藥物可能有已知的副作用,在臨床試驗開始前,便會需要作詳細檢查,確認病友的所有狀況符合條件後,才有機會加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近年來,肺癌治療有大幅進展,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化學治療都持續進步。廖唯昱醫師說,即使是晚期肺癌,只要隨時掌握疾病的狀況,找到合適的治療方式,便能穩定控制病情,而且在接受治療的同時,病友可以回復正常的生活,甚至恢復工作,也能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他的故事 談生活品質

踩穩自己的節奏 癌後體會慢下來哲學

村上春樹的小說《舞舞舞》,不論世界如何紛亂,你要踩穩自己的舞步和節奏。我在 70 歲確診第四期肺癌,剛開始是肋骨痛,那時剛巧有人推壞我的門,花了些時間把門拆下來再裝回去,第二天睡醒,肋骨開始痛,一直誤以為是修門太費力導致疼痛,就近在診所拿止痛藥,吃了七個月,也耽誤了黃金治療期。

我從事鐘錶業,累積非常多客戶,都是靠著口碑、耳傳而來,客戶群裡有很多醫師。那時有四、五位醫師朋友提醒檢查身體,台大醫院廖唯昱醫師是我 20 年的好友,要我去他的門診掛號,我一直推拖,隔了一年多才就醫。或許是身體在抗議,過去熬夜修錶、抽菸是生活的常態,也不太吃東西,一天大概吃一餐,工作與生活都失序。

加入臨床試驗,接受免疫治療兩年與服用標靶藥物四年,目前病況獲得穩定控制。我很幸運,藥物耐受力不錯,除了體重掉 10 公斤,沒有出現副作用,就是容易累,以前可以連續工作 12 小時等結案再離開桌子;現在工作兩個半小時就需要休息,等體力恢復後才能繼續,以前閒不下來,生病後把休息排到行程表中,做個慢下來的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過去是海陸步兵,曾經四個月背 30 公斤裝備行軍,磨了三年,十年沒有感冒過,因為有練過,體力一直很好,從來不覺得癌症這件事會找上我。客戶常來找我聊天,分享生活及心裡的感受,一個朋友後來也罹肺癌,他把我當模範,看到我不會埋怨也不會負面思考,讓他覺得安心也可以樂觀面對。

工作之餘,我會帶著狗兒子到公園玩,一拿出牽繩,狗狗就興奮得狂跳,台灣土狗體力好、運動量大,常常拉著我跑,增強健康也減少肌肉衰退。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很重要,起床和睡前我會練啞鈴,各 20 分鐘,讓我維持好手力,現在還有 700 隻錶等著我,很多客戶勸我不要再收錶了,其實,「專注心之所向」可以釋放壓力及擁有成就感,反而能好好過生活。

生命自會找到出路!提醒學弟妹,接受已發生的事實,調整生活節奏,緩下腳步了解身體的需要,也不妨把罹癌當成一件事去鍛煉它、面對它,把生活重心放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就不會被情緒左右。

careonline_96
455 篇文章 ・ 271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肺癌治療不悲觀,精準抗癌交給基因檢測!
careonline_96
・2024/04/05 ・2556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給 每一位剛踏上抗癌路上的鬥士與戰友
精準醫療的發展,在肺癌治療發揮良好的成效,一旦診斷了晚期肺腺癌後,只要可以選用到對的藥物,病情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在標靶藥物的治療過程中,病友也大多可以維持原有的生活品質,建議病友在治療的旅途中,積極面對,勇敢的對抗它,是最好的方式。若能持續穩定控制下去,後續就有更多的新藥,更多的機會。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腫瘤科主任陳焜結醫師

肺癌進入精準醫療時代 基因檢測扮演重要角色

近年來標靶藥物已突破晚期肺癌的治療瓶頸,具有 EGFR 突變的晚期肺腺癌病友,一般來說使用標靶藥物就能夠發揮良好治療成效,可是仍是會有一小部分病友,對於標靶藥物有效的時間特別短,若是在出現抗藥後,建議病友可以接受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就有機會找到可能的原因。陳焜結醫師分享一名病友,一開始吃標靶藥物沒有效,在根據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結果調整藥物後,病情便穩定下來,治療至今已一年半,成效維持得很好。

肺癌治療已進入精準醫療的時代,基因檢測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陳焜結醫師說,如果基因檢測顯示病友具有 EGFR、ALK 等驅動基因,便可選擇相對應的標靶藥物,我們能夠讓對的病友,使用對的藥,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成效,也是提升治療成效的重要關鍵。

在進行基因檢測時,現階段較常使用的方法是每次檢驗一個基因。陳焜結醫師表示,臨床上會從常見的 EGFR 開始檢驗,如果沒有 EGFR,再依序檢驗 ALK、ROS1 等基因。這樣的做法對健保而言,較有經濟效益,但可能較為耗時,因為每驗一個基因,病友就需要等待 1 週至 2 週的時間,且每次檢驗都必須使用一部分從腫瘤取下來的檢體,在經過多次檢驗後,就有可能出現沒有足夠的檢體可以使用的情況。

 標靶藥物未發揮效果或抗藥後 可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找線索

而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是透過大量篩檢基因的方式,雖然需要使用較多的檢體,但是一次可以檢驗多個基因,從送出檢體到收到報告,大概需要 2 週至 3 週,卻可以提供比較多的資訊,幫助調整治療策略。陳焜結醫師說,針對驅動基因使用標靶藥物後,大部分病友都很有效,但是約有兩成的病友在使用標靶藥物後,沒有發揮預期效果,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從次世代基因定序中找到一些線索。

過去即遇過一些病友,明明有驗到 EGFR 基因,但是卻對標靶藥物沒有反應,且惡化很快。我們從次世代基因定序(NGS)裡發現,病友其實還有其他基因的突變,像是 MET 基因,於是加上 MET 抑制劑後,就得到很好的控制。此外,次世代基因定序(NGS)還有另一個用處,就是在癌細胞出現抗藥性、病情變化之後,醫師會需要知道是否出現新的基因突變,便需要用到次世代基因定序(NGS)。

初確診晚期肺癌的病友通常都會很徬徨,陳焜結醫師說,假如一位沒有抽菸的肺腺癌病友,利用健保給付進行幾項基因檢測後,都沒有發現驅動基因,則建議可以考慮做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在找到所屬的基因突變後,接下來的重點則是了解病友的體能狀態,心臟、肺臟、肝臟、腎臟等器官功能,以及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再把整個治療計畫與病友討論清楚,協助病友開始進入治療,建立信心。

 她的故事 談自我照顧

 肺癌治療藥物種類多 沒有悲觀的需要

什麼是圓滿的人生?當生命走到盡頭,在天堂門口回憶一生時,幸福過,也為別人帶來過幸福,就沒有遺憾。電影「一路玩到掛」兩個男主角完成一件又一件的人生清單,最後都回歸家庭。因著罹癌,我發現過去沒有善待身體,沒有好好陪伴家人,罹癌讓我更看重家庭,增加與爸媽相處的時間。

2021 年 1 月,因為腰痠、腸胃不適和體重減輕,確診肺癌四期加上腦轉移,才 51 歲的我,簡直五雷轟頂難以置信。剛罹癌時,太太瞞著我逼問醫師還有多久的時間,醫師給了標準答案「3 到 6 個月」。從醫師口中被宣判掛點的我,卻在後來發生了兩件讓我感動到飆淚的事,一是透過基因檢測我們找到了對應的標靶藥物,二是未來有機會可以動手術。

了解疾病的走向與治療策略對病友有益,也會使人生出信心。一位心理科醫師把癌症比喻為身上的壞小孩,我們要想方設法把壞小孩變好,而不是想要把它趕出去,然後就是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我以前喜歡在外亂跑,熬夜晚睡經常外食,現在改吃原型食物,登山步道練體能提升肺活量,降低工作量,調整身體狀況。標靶藥物的副作用讓我的皮膚變得脆弱,洗澡時容易在鼻頭附近滲點血,甲溝炎大約一個月要找皮膚科醫師剪指甲,腹瀉時而出現,調養後次數減少,體重也慢慢回穩。

老天爺把門給關了,但留了一條縫給我,在病友社團裡學習到人生的意義,是愛和給予。提醒正在讀這封信的你,剛確診時情緒不免慌亂,為了調養身體就想把工作辭掉,我的勸告是「不要」,沒工作容易胡思亂想,少了經濟收入會成為日後治療的隱憂,最好先請假,治療穩定後回到職場,經濟穩定能建立自信心,對治療也很有幫助。

快樂掌握在自己手上,簡簡單單過生活,也能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生命中的受苦事件,會引導我們踏上有意義的旅程。治療肺癌的藥物很多,所以真的沒有悲觀的需要!

討論功能關閉中。

careonline_96
455 篇文章 ・ 271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