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科技能源
1464 篇文章・ 245 位粉絲
+追蹤
內容包括:科技、電腦資訊、能源動力
常用關鍵字
下午茶
午餐
外食
早餐
晚餐
消夜
火鍋
營養師
鍋物
鹹酥雞
麵包
麵食
皮亞傑
自律
道德觀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癌症
臨床實驗
外送
外送平台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長評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時間篩選:11月
重設
人體解析
活躍星系核
・2019/11/30
三餐與消夜之料理東西軍二選一,營養師教你健康選擇心法——《帶你爽吃美食又能瘦,才是營養師!》
忙著上班上課,早午晚餐、消夜、下午茶總是外食。而我們在面對琳琅滿目的餐點,到底要怎麼吃才健康?讓營養師來為我們解答!
下午茶
午餐
外食
早餐
晚餐
消夜
火鍋
營養師
鍋物
鹹酥雞
麵包
麵食
0
0
活得科學
雞湯來了
・2019/11/29
該如何讓孩子學會自動自發?認識自律發展三階段
壞習慣總是讓自己跟孩子的生活亂糟糟?其實只是孩子還沒有達到「自律」階段。有人說「有自律才有自由」,又自律是通往成功的關鍵要素,到底自律是什麼?又該怎麼幫助孩子,才能讓他慢慢養成自律呢?
皮亞傑
自律
道德觀
0
0
來自台灣
Jaffer Yang
・2019/11/26
癌症免疫療法在台灣: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使用現況簡介
癌症的治療是近幾年醫學研究的一大重點,其中,又以「癌症免疫療法」被視為近幾年的一大突破。關於免疫療法的原理,尤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的原理與優缺點,我們已在上一篇有所介紹。接下來本文中要來談談現行實務上,在台灣看得到的相關療法現況,以及未來可能的走向。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癌症
臨床實驗
0
0
活得科學
人機共生你我它
・2019/11/26
是誰讓外送員飆車:「評價系統」會如何影響人們的行為?
評價系統如何影響我們行為的層面來跟大家討論:使用外送平台、Uber 服務、Airbnb 這類共享經濟平台的各方使用者如何被評價?而平台的評價機制會怎麼影響被評價者在不同環節中所做的決定,進而造成某些後果。
外送
外送平台
演算法
評價系統
0
0
動物世界
S編
・2019/11/22
想知道狗狗的年紀嗎?現在有更科學的算法啦!
你知道狗和人類的年齡該如何換算嗎?除了直接乘以 7,科學家找到了更科學的轉換法,而這背後的原理跟「表觀遺傳時鐘」大有關係。
DNA
壽命
年齡
拉不拉多
換算
狗
甲基化
老化
遺傳
2
0
地球脈動
活躍星系核
・2019/11/21
102秒內傳出地震報告!臺灣第一個地震速報系統的誕生──《地震:火環帶上的臺灣》
1995 年阪神大地震,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在震後一個多小時才收到地震報告,而臺灣 921 大地震時,卻能在 102 秒內傳出地震報告。臺灣領先的關鍵是什麼?這又跟本土的 B 計畫又有什麼關係呢?
B計畫
P波
S波
加速度型地震儀
即時強地動系統
即時強地震觀測訊號
地震預警
自動化
自動定位
自由場強震站
0
0
地球脈動
活躍星系核
・2019/11/20
房屋耐震、減震、隔震差在哪?怎樣選擇才能住得安心?──《地震:火環帶上的臺灣》
依目前臺灣的法規落實程度,民眾大可對規範的作用抱持信心。不過這也不表示九二一地震前蓋的房子一定不安全。建築物是否堅固,關鍵仍在於「施工品質」。那市面上五花八門的「耐震宅」、「制震宅」、「免震宅」又有什麼差別呢?
SRC制震
免震
制震
建築
減震
耐震
耐震規範
花崗岩制震
軟弱層
隔震
頂樓加蓋
0
0
地球脈動
活躍星系核
・2019/11/19
地震不會殺人,建築物才會──《地震:火環帶上的臺灣》
地震工程界有句老話:「地震不會殺人,建築物才會。」這句話當然不是絕對,因為地震引發的山崩、海嘯一樣會致命,但不可否認,地震時大部分的傷亡都是因建築倒塌或嚴重損毀所造成。而天災到底為什麼會映出這樣的人禍呢?
倒塌
土角厝
地震
建築
懸臂式建築
耐震
耐震規範
軟弱層
鋼筋混凝土
鋼骨鋼筋混凝土
騎樓
0
0
科技能源
PanSci
・2019/11/16
生活中的諾貝爾獎【電子用品篇】
提到諾貝爾獎,就想到一系列複雜又艱深的研究嗎?其實諾貝爾獎從上個世紀的 1901 年開始頒發,有許多成果已經進到我們的國中國小課本,甚至原本就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與現代的科技、醫療息息相關。 來和我們一起瞧瞧,你的身邊藏有多少個諾貝爾獎吧!
0
0
活得科學
Suzuki
・2019/11/16
人類的刻板印象,該怎樣讓人工智慧不要有樣學樣?──「AI與性別論壇」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這世代的熱門詞彙。然而,AI沒有想像中那麼神,反而很笨無法指出自己的錯誤,還會複製人類的刻板印象。
AI
人工智慧
刻板印象
性別
0
0
上一頁
1
2
3
...
32
下一頁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