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1/12/07
這張來自Space.com的圖表雖然不是依照正確比例繪製,但是將過去PanSci上介紹過的各種(太陽)系外行星新發現都納入了,推荐!
・2011/12/06
這顆新確認的行星,Kepler-22b,是迄今所發現,在適居帶中間部份繞行、且其宿主恆星大小與我們的太陽類似的最小行星。這顆行星的半徑約為地球的 2.4 倍。科學家仍不清楚 Kepler-22b 是否主要由岩石、氣體或液體所構成,不過它的發現離尋找類地球行星更近一步了。
・2011/11/29
經由哈柏的COS(Cosmic Origins Spectrograph )光譜觀測,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周圍巨大的銀暈有大量雲氣落往銀河系,使得銀河系中的恆星形成持續進行,每年至少可新增一顆新恆星。這些熱氫氣雲距離銀河盤面約20,000光年以內,所含有的物質可以形成約1億顆的太陽。其中有些氣體是回收物質,特過恆星形成或新星、超新星爆炸的能量,將元素種類豐富的氣體送回銀暈中。
・2011/11/28
1970年代,俄羅斯的月球19號和22號太空船首度偵測到月球電離層的證據。當它們以貼近月表的軌道環繞月球時,這2艘太空船感應到有帶電物質散佈在離月表約數十公里高的地方,帶電物質密度最多可達每立方公分1000個電子的程度,大約是任何理論可解釋的1000倍以上。當月球掩過遙遠電波源的過程中,電波訊號穿過月球邊緣的瞬間,電波天文學家也發現月球電離層存在的證據。
・2011/11/27
科學家利用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星系演化探索衛星(GALEX,Galaxy Evolution Explorer)的觀測資料,發現一種新型的嗜極生物:嗜好極端環境的恆星!哥達德太空飛行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GALEX計畫科學家Susan Neff表示:他們在相當極端的星系環境中發現恆星,這些極端環境都是天文學家原本認為不應該會誕生恆星的地方,所以這個發現真的是相當驚人的發展。
・2011/11/25
美國德州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Britney Schmidt等人根據美國航太總署(NASA)伽利略號(Galileo)太空船資料,認為木衛二(Europa,歐羅巴)表面冰層下方含有水量相當於北美五大湖的液態水水體。若此為真,那麼在木衛二冰層下方,或許將是太陽系中另一個適合生命生存與發展的場所。
・2011/11/24
光線雖然無法逃離黑洞,不過黑洞的機密總還是會有曝光的一天。透過多種天文儀器觀測,歷經20年,哈佛史密松天文物理中心和San Diego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終於首度為天鵝座X-1這個X射線雙星系統提出完整的描述,回溯它6百萬年前的形成,也解開裡面這個黑洞的身世起源之謎。
・2011/11/24
宇宙中的大部分重子物質(baryonic matter) 是帶電粒子和離子,即所謂的「電漿(plasma)」。電漿流可在各種大小的空間尺度中移動,穿透行星之間的行星際空間,也會穿越恆星之間的星際空間或星系之間的星系際空間。當超音速(supersonic)電漿流遇到如行星或恆星磁場、另一股速度慢一點的物質流等阻礙時,會產生震波(shock wave,或譯為衝擊波)。
・2011/11/23
德國天文學家Thomas Preibisch等人利用位在智利安地斯山脈的APEX望遠鏡(Atacama Pathfinder Experiment telescope)的LABOCA相機,以次毫米波段(submillimetre)對著名的船底星雲(Carina Nebula)進行觀測,將星雲中作為恆星誕生材料的低溫氣體灰塵顯現出來。船底星雲是個非常劇烈的恆星誕生區,我們銀河系中部分質量最高的恆星便是於此誕生,因此是瞭解這些年輕恆星與孕育它們的星雲之間究竟有什麼樣關連和交互作用的理想研究目標。
・2011/11/20
2008年10月6日,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Catalina巡天望遠鏡(Catalina Sky Survey)偶然發現到2008 TC3小行星即將拜訪地球,在當時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計算出小行星的飛行軌跡之後,天文學家得知重達80噸的這顆巨大岩石將會為地球帶來一個撞擊事件。19小時以後,小行星2008 TC3劃破北蘇丹天空、在努比亞沙漠上空約37公里處發生爆炸,這是史上頭一遭預測小行星撞地球事件,並且預測結果相當的成功。幸運的是,撞擊落點是偏遠地區,並未引起大災難,反倒是這些在還未撞擊地球前,尚在飛行途中就已經被做過光譜分類的小行星成分資料,直到現在還提供科學家一個前所未有的好機會,好好研究小行星的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