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讀力書展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太空天文
992 篇文章・ 636 位粉絲
+追蹤
常用關鍵字
太陽系
歷史
海王星
繞日公轉
中子星
爆發
超巨星
大霹靂
類星體
黑洞
卡林吞事件
太陽風暴
磁場
衛星觀測站
參宿四
紅巨星
宇宙學
星系團
潘朵拉
脈衝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評論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太空天文
臺北天文館
・2011/07/07
海王星繞日公轉一周
英國天文學家亞當斯(John Couch Adams )和法國數學家勒威耶(Urbain Jean-Joseph Le Verrier )利用木星、土星、天王星的觀測位置,分別獨立計算並預測天王星軌道外這顆行星的位置;後來果真由德國迦勒(Johann Galle)和他學生德瑞斯特(Heinrich d'Arrest)於1846年9月23-24日,利用勒威耶的預測資料,於柏林天文台,利用口徑9英吋(23公分)的反射式望遠鏡,只花了半小時左右就在鄰近土星、與勒威耶預測位置相距約1度左右的地方發現海王星。
太陽系
歷史
海王星
繞日公轉
0
0
太空天文
臺北天文館
・2011/07/07
吃到撐的中子星
Bozzo開玩笑的說:不知道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度量幸運的程度,不過我們的幸運程度絕對是超級無敵的!他估計像這種程度的X射線爆發每年最多只有幾次而已。
中子星
爆發
超巨星
0
0
太空天文
臺北天文館
・2011/07/07
再破最遠類星體距離紀錄
歐洲天文學家Stephen Warren等人利用歐南天文台(ESO)超大望遠鏡(Very Large Tele
大霹靂
類星體
黑洞
0
0
太空天文
臺北天文館
・2011/07/07
準備好迎接下一波強烈太陽風暴了嗎?
進入2011年之後,太陽再度進入低於平均活動程度的活動極大期前夕,卡林吞事件提醒世人:即使在太陽活動微弱的時候,也可能爆發強烈風暴。由於現代文明高度依賴靠電力為主的高科技系統,像智慧型電力供應網、GPS、通訊衛星、銀行等經濟活動等等,所有這一切都會受到太陽風暴的影響;一旦遭受強烈太陽風暴的影響,後果可能遠比卡林吞事件還嚴重。
卡林吞事件
太陽風暴
磁場
衛星觀測站
0
0
太空天文
臺北天文館
・2011/07/04
參宿四之焰
天文學家利用歐南天文台(ESO)超大望遠鏡(VLT)及VISIR光譜儀,詳細觀測超巨星參宿四(Betelgeu
參宿四
紅巨星
0
0
太空天文
臺北天文館
・2011/07/03
Abell 2744:潘朵拉星系團
天文學家首度同時在同一幅畫面中捕捉到4組正在合併中的星系團。這個被天文學家戲稱為「潘朵拉星系團(Pandora's Cluster)」的Abell 2744,位在玉夫座方向,距離約35億光年遠,含有各種奇怪結構,是到目前為止天文學家所觀測到的所有星系團中,最複雜、星系合併撞擊最劇烈者之一,其中某些撞擊所產生的現象更是前所未見。
宇宙學
星系團
潘朵拉
0
0
太空天文
臺北天文館
・2011/06/29
黑洞自轉愈來愈快
從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自轉速度,天文學家可以了解這些黑洞的形成過程。從Martinez-Sansigre等人的觀測資料,那些質量最大的超大質量黑洞黑洞,絕大部分的自轉速度也比較快些,可能的解釋之一就是它們必定經歷過與質量大約相同的其他黑洞合併的過程。
脈衝
輻射
黑洞
0
0
太空天文
臺北天文館
・2011/06/29
天文學家改寫哈柏星系分類音叉圖
由英國牛津大學Michele Cappellari領軍,來自歐洲與北美地區的25位天文學家組成的ATLAS3D巡天計畫團隊,利用位在加納利群島(Canary Islands)拉帕瑪天文台(La Palma)4.2米威廉‧赫歇爾望遠鏡(William Herschel Telescope)上的SAURON光譜儀,觀測並分析鄰近宇宙裡260個星系中的恆星運動,總共花了40個晴夜,才將他們挑選的260個星系全部觀測完成。
哈柏星系
巡天計畫
演化
0
0
太空天文
臺北天文館
・2011/06/29
EPOXI任務發表飛掠特活躍哈德利2號彗星的研究成果
科學家檢視美國航太總署(NASA)EPOXI深擊號延伸任務於2010年11月4日飛掠哈德利2號(Hartley
哈德利
彗星
旋轉
0
0
太空天文
臺北天文館
・2011/06/28
發現新型超新星爆發型態
這些天文學家從光譜知道這種超新星非常熱且非常明亮,溫度高達10,000~20,000K,膨脹速度非常快,高達每秒10,000公里,缺乏氫元素,衰退時間約為50天、比絕大部分超新星還長,但除此之外的其他細節都付之闕如,目前也沒有任何理論模型可以解釋這種新型超新星的來源。
恆星
磁場
超新星
0
0
上一頁
1
...
92
93
94
...
100
下一頁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