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2/09/17
八十億年前,來自遙遠星系的光線開始它們前往地球的漫長旅程。遠古的星光現在找到通往智利山頂的路,在那裡,新建構的暗能量相機,已首度捕捉並記錄到它。
・2012/09/17
大麥哲倫星系是我們銀河系最大的衛星星系,距離地球約160,000光年。NGC 1929是個埋在大麥哲倫星系N44星雲裡的星團,星團中含有許多新生恆星,有些質量非常大。由於大質量恆星所發出的輻射與恆星風非常強烈,而且它們的壽命非常短暫,很快地便演化到超新星爆炸的階段。強烈恆星風加上超新星爆炸所產生的震波,將恆星周圍氣體雕塑成一個稱為「超級泡泡」的巨大氣泡狀結構。
・2012/09/16
看似寧靜而永恆的美麗夜空,實則一點兒也不平靜。恆星誕生、死亡,不斷輪迴上演,有時恆星的死亡向外拋出的物質所形成的奇特結構,能創造出一場無比美麗的景致。
・2012/09/14
在哈柏太空望遠鏡拍攝到的一張星系家庭照裡,出現兩個特徵大為不同的星系。螺旋星系和橢圓星系二者間,無論大小、形狀和顏色都存有強烈對比。如此特殊的一個星系對(galaxy pair)組合,另有一個編號叫:「阿普116」(Arp 116)。
・2012/09/14
生命存在,需要液態水。傳統上我們認為,行星只要位置合宜,沒有離開所謂「不冷不熱區」的話,就是一顆「適合居住」的行星,而所謂「既不可離太陽太近,又不可離太陽太遠」,實際上意味著如此一來,液態水才能剛剛好不被蒸發掉也沒有結冰。只不過,這都是以星球「表面上」的條件來看,事實上,我們並非不知道,許多微生物-幾乎達地球生物總數之半數-其實是住在地球的岩層深處底下,而非地球表面上。
・2012/09/14
天文學家正努力羅列出一個系外行星的「罪犯照片陳列室」,從表面融化的熾熱行星到冰凍世界,不一而足。當人們持續全力搜尋「藍色圓點(blue dot)」—那些環境特徵與地球類似的系外行星時,有另一個新研究成果卻顯示:生命或許會存在於一些原本天文學家認為怪異、不可能存有生命的星球上。
・2012/09/10
宇宙由大量不可見的物質-暗物質(dark matter)所組成。它填滿星系間以及星系中的恆星之間的空間。自從暗物質存在的預測在 70 多年前被提出以來,眾多的天文學家、宇宙學家與粒子物理學家都在尋找那會是什麼的答案。藉由來自 Planck 人造衛星的最新觀測,Niels Bohr 研究所與其它單位的研究者,也許更接近一個解開神秘暗物質起源的解答。
・2012/09/06
M4這個球狀星團含有數萬顆古老恆星,是迄今已知最緊密、被研究的最多的球狀星團之一。ESO天文學家近期的研究成果顯示這個星團中有顆恆星具有奇特而意外的特性,似乎藏有可青春永駐的秘密。
・2012/09/05
天文學家透過廣角紅外巡天探測器的觀測料,新發現了數百萬個超大質量黑洞和一種溫度頗高且被塵埃遮蔽的極端星系—高溫塵蔽星系(hot dust-obscured galaxies,縮寫為hot DOG,「熱狗」的諧音)。這數百萬個超大質量黑洞含塵量相當高,分佈遍及宇宙各處;而含塵量更高的DOG數量則約為1,000個左右,這些DOG可能是迄今已知最明亮的星系,因此在紅外波段才能亮得足以讓WISE觀測到。
・2012/09/05
8月舉行的國際天文聯合會會議上,天文學家宣布發現史上首見第一個「凌環雙星多行星系統」,並形成了一幅「雙雙對對」的難得景象:2顆行星環繞在2顆恆星的周圍。這項發現所蘊含的意義是,即使在雙恆星四周這種混亂的環境和條件下,多重行星系統還是有可能形成及生存。不僅如此,多行星還有可能存在於距離恆星不太遠也不太近、有利於生命發展的「適居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