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6/10/23
每個完美的醫學實驗背後,都有完美的人類偏見。人類的偏見造成許多無可挽回的遺憾,卻也是最難以避免的情況,這又是為什麼呢?讓我們從根除性乳房切除手術的歷史一探究竟。
・2016/10/23
一位在臺中市執業的中醫師,在其診所的臉書專頁發表了文章,內容表示「四物湯會導致子宮肌瘤的增生」。這篇文章原先的目的是要告誡民眾不要盲目進補,以免未得其利而先受其害,但該醫師在寫作時使用了過於聳動的字眼,在這四通八達的網路世界中,隨即如病毒般擴散開來,各大報章雜誌甚至電視新聞頻道都紛紛報導......
・2016/10/20
因應新時代科學新聞的判讀能力,必須包含一對孿生的能力,一個是「媒體判讀力」,另一個是「科學判讀力」,兩者需要同時現身,缺一不可。
・2016/10/19
對於真實生活中生物資源這類真正的生態寶貝——以植物為例,是否能透過科技協助,有更多更廣的認識與資訊的應用?「生態保育行動解說QRcode系統」突破傳統靜態解說牌的呈現方式,解說影音帶有生動情境的意向,讓接收訊息者較易進入狀況,且無須預約導覽,只要拿起手機掃描QRcode即可觀看解說內容,可能遠比真人解說來得精彩豐富。
・2016/10/18
《薩利機長:哈得遜奇蹟》中,重現了全美航空 1549 號航班的機長心路歷程。在這部片子中,其實重現了很多航空技術與科學的樣貌,到底有哪些東西跟科學有關呢?就讓我們一段一段剖析……
・2016/10/18
談低溫科技,為什麼要愈低溫愈好?到底多低了是低?隨著科技的進步,往往為了技術應用而追求低溫,過程又發現了新的自然現象,激發科學研究,又再促成新的技術。這也是為什麼低溫科技一直備受矚目的原因。
・2016/10/11
匈牙利科學院 Attila Krasznahorkay 領導的研究團隊在過去三年的時間,研究一個特殊的核反應,從這個實驗中,他們認為他們發現了一個自旋為 1,質量為17 MeV 的新玻色子。這個結果登在今(2016)年一月的《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2016/10/10
人類第一次上太空由蘇聯太空人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在 1961 年實現。隨後第一位女性在 1963 年升空──蘇聯的范倫蒂娜.泰勒斯可娃(Valentina Tereshkova)。阿波羅時代登上太空的人數還完全稱不上高峰,到了和平號太空站與太空梭計畫時期,這個數字在 1980 和 1990 年代仍然逐步攀升。自從 2000 年 10 月 31 日起,人類就持續待在太空,棲身永久有人值班的國際太空站。
・2016/10/09
【自己的研究自己寫】菊虎是一群色彩斑斕、身體修長且翅鞘柔軟的陸生甲蟲,目前已記錄超過 5000 個現生物種。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學生蕭昀所參與的團隊,發現與命名了一種新的菊虎,羅塞塔始源小菊虎,牠在9900 萬年前不幸失足而被包裹入樹脂,而成就了這個研究。
・2016/10/06
2016 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索瓦(Jean-Pierre Sauvage),史托達特爵士(Sir J. Fraser Stoddart),和費倫加(Bernard L. Feringa),這是因為他們開發出了比頭髮還要細上千倍的分子機器,這是關於他們如何將化學分子連結在一起並設計出各種機器,包括微型電梯,馬達以及微型肌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