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7/04/17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將人帶到火星已經是不難的事,但居高不下的成本還有居住的可行性待評估,仍然無法很快實現移民火星的夢想,就算實現了住在火星的人與地球上的人會有相當大的差別,返回地球的人類可能無法長留地球,但這不也是生命美妙的部份嗎?我們地球人又有什麼差別呢?
・2017/04/17
在新聞上又看到「零檢出」、「未檢出」或是某某食品檢驗出多少 ppm 的毒物時,大家可要看仔細,到底該食品驗出的毒物有沒有超過政府法規所規定的未檢出值,是不是又不小心掉入「零檢出」的文字陷阱中。記住!「劑量決定毒性」,該去確認的是到底有沒有超標,以及思考背後訂定檢驗標準的程序是否嚴謹、具有脈絡。
・2017/04/16
OneWeb使用量產的方式大幅降低製造衛星的成本,加上大量的衛星涵蓋在地球上空,可為地球任何角落提供網路,未來人類將更易與世界接軌,變得更便利。然而航太業是風險很高的產業,仍充滿著未知數。
・2017/04/16
多年以來,該如何理解並定義「隱私權」的概念,是令法界和哲學界頭疼的難題。美國道德哲學大師湯姆森( Judith Jarvis Thomson) 在上世紀 70 年代提供了一個出乎意料的答案:「隱私權根本就不是一種基本道德權利。」按這個說法,「隱私權」其實只是一堆不同的權益集結而成的統稱。我們平常認為那些侵犯隱私的行為之所以不道德,其實不是因為背後有「隱私權」這種基本權利,而是因為這些行為本身就侵犯了我們本來就有的一些其他權利。
・2017/04/15
空想科學世界中勇於對抗怪獸的人,其實大部分都思慮淺薄又野蠻。例如從空中攻擊敵人。戰鬥機直接從建築物上空飛過,也不想想衝擊波會造成多大的損害;飛彈在市區中亂射一通,絲毫沒想過打不中的話會發生什麼事。離怪獸太近而被擊落,這種事對他們來說根本是家常便飯,更嚴重的時候還會被怪獸一口咬住!這種飛機到底是用來幹啥的啊?
・2017/04/14
工業研究院和高雄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聯手打造「啟動創新實驗場」常設展,讓參觀的大小朋友可以跟現場的 34 項創新科技互動,從兼顧環境永續的技術到家居科技,在你我身邊的科技,都有可能是明日的巨大轉折。
・2017/04/14
高等教育的專門化和務實化,讓博物學家(naturalists)成為稀有學者,有能力認識地球各種生物的生物學家愈來愈少。面對前所未有的艱難保育挑戰,我們必須在傳統的高等教育課程中另闢蹊徑,整合跨領域的知識、教育及研究,讓學生有機會接觸更多元的資源,從博物館、動植物園、種源庫、課堂及田野實習,瞭解地球生物的多樣性、物種間的互動、動植物的照護、保育議題的多面向,培養紮實的研究能力基礎。「未來地球生態學程」因此孕育而生,為培育拯救未來地球的保育人才。
・2017/04/12
逼人用三分鐘完整的邏輯、清楚的口條、生動的描繪來介紹一篇生科論文,還要用天下第一武道大會的方式來選出最強者,這看似不科學的設定,意圖用時間的壓力榨出知識的精華(也讓參加者叫苦連天),到底是誰那麼沒有人性只有理性呢?我們專訪了臺大三分鐘-生科懶人包的主導者,台大生科系陳示國老師,先來展示用三分鐘回答完 18 個問題的絕技,請上場!
・2017/04/11
王中茹與博士班學生李頂華及團隊成員發現影響玉米染色體 DNA 交換的關鍵之一: DSY2 蛋白質。這個蛋白質參與生殖過程中減數分裂的「染色體互換」,讓基因有機會透過「天然洗牌」的方式,使玉米的下一代有更多變異,有機會長得更好、更能適應環境。
・2017/04/11
「電腦視覺」是研究怎麼讓機器「看」這個世界。廖弘源博士兩個最新研究「籃球進攻戰術分析」「演唱會片段自動拼貼」都包含著非常複雜的深度學習運算技術,若研發成熟後,人工智慧在影片處理上的技巧,將會突飛猛進。或許,「電腦藝術家」誕生的一天,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