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7/06/15
好青年荼毒室推出了度身訂做書單計劃後反應熱烈,那到底該怎麼開始接觸哲學呢?由朱家安,來為我們開第一張書單,談談哲學入門可以看點甚麼書。
・2017/06/14
美國有項研究針對生醫領域中政府支持的研究計劃,「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對產生「應用價值」的目標是否不同?結論是,「基礎」或「應用」導向的生醫研究計劃,最終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看不出統計上的差別。換句話說,如果最終目標是「研究計劃產生應用價值」,在申請計畫時區分「基礎」或「應用」導向是沒有意義的。這個結論顛覆一般人思維,理論上「應用」導向的研究,不是更可能成功產生「應用價值」嗎?也就是所謂的技術轉移、協助成立新創公司、使生活更便利或人類更健康。這樣的研究國家決策者可以更加注意。
・2017/06/14
紅酒的品評是以「嗅覺」為主,氣味和香氣決定了酒的品質,而氣味會隨果實的熟度、橡木桶製法的不同而改變,甚至微生物、氧化過程也影響了紅酒的風味,讓每支紅酒都有獨特的調性。
・2017/06/13
科學知識非旦不是一成不變,還會隨著時間流 逝不斷「修正」。許多科學史上的「修正」,多數要花上數十年以上的十間重覆驗證,而在漫長而嚴苛的驗證過程中,淘汰掉的未必是舊的論點,也可能是新的想法出現瑕疵而自然消滅。為什麼地震預測這麼難?又為什麼很多個人的研究很難被學者們認同是有科學根據的預測?這並非是研究上的爭議,而是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上若不夠嚴謹,而這才是學者們更在意的地方。
・2017/06/12
在過去人們難以計算出行星的質量,原因是並非每個恆星都有行星繞其運轉,有一部分恆星是雙星系統,只能算出總質量,然而Sahu 和他的研究團隊測量了背景恆星的光線偏折現象,得出 Stein 2051B 的質量為 0.675+/-0.051 太陽質量,這是史上首次成功量度恆星質量造成的微重力透鏡效應。誰知道百年後廣義相對論仍令人讚嘆呢?
・2017/06/11
我們在旅行或觀看表演時拍照,是為了日後可以作為一個線索來喚起旅行的整體回憶,提供大腦一些線索才好進一步勾起細節與體驗。所以拍照是好事,但如果太頻繁拍照的話,注意力無法投入在當下,那可就會讓美好的體驗當場減少囉,這樣就算有照片當線索,但回想起來可能就比較差囉。所以啊,別太依賴照相機的記憶了。
・2017/06/11
人類天生就具有習得自制的能力,前額葉皮質裡的神經網絡是自制力的神經生物基礎,兩歲以前的教養,教導小孩不衝動行事,對妥善自制力的養成格外重要。能抵抗棉花糖誘惑的小孩,長大後也比較健康。然而自制力應用到了極致,塑造的不是人,而是「超理性」的怪物,沒有同理心,無法享受生活的樂趣。其實也該適時體驗一下誘惑的樂趣吧?
・2017/06/10
性侵不太關乎性愛,而較與暴力、控制和羞辱有關。加害者可能是透過暴力、恐嚇威脅或壓制來強迫受害者。性侵多數時候都伴隨凶殺,或許是過程中施暴所致,或許是事後為了防止受害者指認攻擊者。包括性器官在內,醫生要檢查受害者的全身,找尋瘀青、擦傷或裂傷等受創的證據,逐一仔細記錄並拍照。
・2017/06/09
花青素使植物擁有五顏六色,還可以影響植物呈現色素的樣式,過去,花青素被認為以水溶性分子的形式,均勻分佈在植物細胞的液胞內,但是後續的研究陸續發現在某些植物的液胞中,花青素會沉澱成一群群帶有顏色的小團簇,稱做「花青素液胞包含體(AVIs)」。近來,JIC 的 Cathie Martin 教授研究揭開了有關 AVIs 形成的分子機制,使得植物的花瓣能夠透過改變色素的密度吸引授粉者或幫忙傳播種子的動物。
・2017/06/08
死亡時間的判定既是藝術也是科學,需要法醫運用各種技術詳加觀察,做出他的推測。沒有一個因素可準確指出生理死亡的時間,永遠只能做最接近的猜測。但如果充分掌握必要原則,法醫對於生理死亡時間的推測往往具有相當的準確度。屍斑、屍僵與屍冷是推斷死亡時間最有用的三個要素,一起來了解驗屍官與法醫如何透過它們來檢驗屍體死於何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