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7/08/27
在今年的一月新番中,《動物朋友》可以說是最大的一匹黑馬,甚至在日本掀起了動物園遊覽的新熱潮。《動物朋友》的故事中,動物們變成了具有人類姿態的動物女孩。某一天,公園裡突然出現了一個失憶的小女孩,她在小藪貓和其他眾多動物朋友的幫助下,找尋著自己的身世之謎。其實,觀眾們很容易發現,女主角就是個人類。在個性十足的動物「朋友」們中間,她大部分時候都顯得很不起眼:不會飛,跳不高,爬樹也不擅長。當初我們的老祖先行走在非洲大草原上的時候,動物朋友們大概也沒能料到,智人會成為對環境影響最大、個體最多、分佈最廣泛的大型哺乳類吧。不過,就像片中的小藪貓所說,不同的動物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只不過我們對自己的「獨門技能」早已感到習以為常了。在這部動畫中,我們不僅能了解其他動物,其實也從中能看到人類自己的特性。
・2017/08/26
若將資料比喻為原料(data),機器學習就是處理器(processor), AI 人工智慧相當於結果(outcome)。而「深度學習」是機器學習的一種方式,讓電腦像長了神經網路般,可進行複雜的運算,展現擬人的判斷及行為,是現今 AI 人工智慧的主流技術。本文整理 2017 中央研究院 AI 月系列活動中,國內外專家分享的深度學習思維與應用。希望能讓深度學習成為各位小智的寶可夢,在人工智慧這條路上,走出樂趣與成就感。
・2017/08/25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設有民眾 Q&A,擁有全球數一數二的資料庫、關注人口的他們,也理所當然也經常收到許多各式各樣的問題和「建議」,而其中不乏讓人摸不著頭緒的怪問題。
・2017/08/23
打開重大體育賽事的網頁介紹,第一個映入眼簾的分類選項是「男子組」及「女子組」,某些比賽項目會進一步按照參賽選手的體重分為蠅量級、羽量級、輕量級、中量級、重量級等;或是依據選手的年齡、身心健全與否分組。但等等,這套習以為常的分類系統似乎讓一群人被遺忘了。
・2017/08/21
2017年7月在物理的研究與發現上有了重大的進展: 由台裔教授王康隆博士領軍的UCLA研究團隊,偵測到了馬約拉納費米子(Majorana Fermion)。解答了物理80年來的一個懸念,証實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觀念,給將來可能的應用帶來了無窮的遐思和希望。
・2017/08/20
超商或超市架上琳琅滿目的各類乳製品,有鮮乳,有牛乳,有的是乳飲品,還有調味乳,甚至可以常溫保存的保久乳,也放在冷藏櫃裡,時常讓消費者看得一頭霧水,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因此陳明汝教授撰文,帶我們從乳品標示認識乳製品的種類,並介紹如何區分鮮乳及其他牛乳製品。
・2017/08/18
如果你曾經在某個城市內的廣場,看著鴿子在地上覓食,應該會發現鴿子在行走的時候,頭部會前後搖擺。這種動作看起來很不舒服,而且似乎是把力氣浪費在奇怪的地方。但在 1977 年的時候, 有一位大膽的科學家巴立. 佛斯特(Barrie Frost)將一隻鴿子擺在跑步機上:鴿子就在跑帶上駕輕就熟地走著,但是巴立發現事情不對勁了--跑步機上的鴿子竟然沒有搖頭晃腦,這讓巴立了解:擺動頭部一定有其重要原因,而且似乎與運動時的身體無關!
・2017/08/17
看到台灣原生貓科動物石虎屢屢遭路殺的消息而憤怒難受,蔣雅郁不是第一個,但她可能是第一個擁有應用力學加生化工程背景的博士,在台中的中興大學機械工程學系任教,而且更重要的是,她是位忠實的貓奴。
・2017/08/14
人豬異種嵌合體研究自發表以來便受到廣泛的關注,有的報導專注於實驗內容的描述,有的報導則持樂觀的態度,認為此項研究為長久以來外科移植治療上捐贈器官不足的問題開啟了一扇希望之窗。或許我們得開始思考,當異種嵌合體中人類細胞的比例高過於一定的標準時,我們能否仍可單純的將其視之為非人類的動物個體,而對它們的器官予取予求?這類研究所造成的模糊化種間界線的現象將無可避免地衝擊人類的道德基礎。
・2017/08/13
當你碰到與你從小志願與夢想截然不同的道路時,你會怎麼想?你又會怎麼做呢?你會覺得之前的努力很可惜不應該浪費嗎?來看看其他人怎麼想的吧!有時候另一條路不是要你成為另一種人,而是走向一條更適合自己的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