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7/12/18
從專心致志地打磨石器到專心致志地滑著手機,我們與科技的互動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作為一個物種的命運。人類大腦發展出新皮質讓我們變得理智,然而大腦邊緣系統與激素的緊密合作,使情緒化跟非理性行為依舊佔了上風。作者也提到,根據過往研究者統計,人類溝通中,只有 7% 是文字,剩下的 93% 都是非語言的線索,這也是為何我們該重視情感與人工智慧的交匯,因為那才是真正的主戰場。
・2017/12/16
研究論文(paper)投稿到期刊接受評審(review)的過程中,採取單盲(single-blind,亦即審閲人知道論文作者是誰但作者不知審閱人是誰)或是雙盲(double-blind),作者不知道審閲人是誰、審閲人也不知道作者是誰會不會有不同的結果?
・2017/12/15
身為一介投身科學知識傳播與教育領域的文科生,我一直在找尋兩個問題的答案。第一個問題是,要怎樣讓比較適合文科的孩子不要放棄對理科的好奇心與興趣?第二個問題是,要怎樣讓適合理科的孩子未來能夠不要掉入「專業的詛咒」。
・2017/12/14
當小報《紐約每日新聞》用〈愚蠢至極:許多美國人仍不相信大霹靂或演化論〉這類標題哀嘆一般大眾欠缺科學素養時,這樣的做法其實無益於科學知識傳播。面對科學,一般大眾往往容易被媒體誤導,而高知識份子有時候也難以倖免,為什麼?
・2017/12/13
與台灣民生息息相關的颱風,你了解多少?颱風是台灣最常見的天災,雖說是「災」,但其實也帶有祝福的成分:我們依賴颱風帶來雨水。面對猶如雙面刃又難以預料的颱風,我們能做的就是審慎預測與防範。
・2017/12/13
中研院經濟所的楊子霆助研究員,分析實際資料發現:「免除三歲以下兒童的部分負擔」制度,會讓三歲以下兒童到大醫院看門診的次數大幅增加,而且新增加的門診大多是應在診所治療的輕症(如感冒)。這顯示調高部分負擔,將有助於抑制輕症病患到大醫院就醫次數,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
・2017/12/10
如果可以否證,可能就是真的? 二十世紀初,波普的定義成為科學界對因果關係的核心原則,並且成為非科學人士很難理解的東西。對波普來說,證明因果關係的企圖本身是錯的,我們推論的方式不該是去證明某件事是真的,而應該是去證明它不是真的。
・2017/12/09
用筆電能幫助提升學習成效或開會的生產力嗎?答案可能正好相反,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大學生在課堂上使用筆電或平板等電子產品時,學習成果反而更差。因為用筆電會讓人更不專心,甚至分心效果還可能連帶影響你周圍的人!
・2017/12/06
水蛭長年住在左腳,甚至長到 8 公分?這種報導從一開始就錯了,然而台灣的媒體沒有實際查詢內容的屬實,一看到轟動的新聞標題,廢話不說相繼轉發出去。
・2017/12/04
一位前美式足球明星球員亞倫・赫爾南德茲(Aaron Hernandez)在牢房裡上吊自殺了,他曾因為謀殺罪而入獄,然而其中原因仍不清楚。Dr. Omalu 觀察亞倫・赫爾南德茲的腦切片,發現他的腦部呈現 CTE 的典型特徵。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了 CTE 的存在並不是偶發性的,可能與美式足球的參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