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8/02/26
科學家為了研究希格斯玻色子而建造的「大強子對撞機」──集世界物理研究之最於一身的超大型機器,自1990年代末建造計畫啟動的那一刻起,便成為了全世界物理學界的先行者,更是未來科研與太空探索的重要基礎。來跟我們一起認識它是怎麼運作的。
・2018/02/22
夏威夷語的‘Oumuamua,意思第一個遠方來的信使。把它稱作第一個,言下之意就是期待找到第二個、第三個了。「黑麻麻」這位長相怪異的星際訪客,已經讓人類見識到宇宙比想像中更有趣,而現在它已經逃之夭夭,我們就放眼未來吧! 好消息是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Large Synoptic Survey Telescope; LSST)預計在2019年完工,這套直徑八米等級的巡天望遠鏡,讓我們有機會搜尋到更多更小更暗的星際天體。若能觀測到更多星際天體,人們將掌握更多來自別人的太陽系的訊息。這就像尋獲漂流到我們家門口的神秘訊息,或許能揭開它的來源地的神祕面紗。
・2018/02/21
學術論文出版往往是由作者支付期刊出版商一筆費用,以取得刊登於該期刊的權利。近年來,學術界開始有聲浪表示出版商利潤過高、訂價策略不合理,許多不堪入目的內幕也隨此浪潮之揭發。而目前主流的期刊運作模式──「公開取得出版(open access publishing)」更衍生出了令學者聞之色變的「掠食性出版商」,本文作者便親身經歷了一次跨國掠食性出版商的騙局。
・2018/02/20
「無法決定?那我們來『拋硬幣』吧!」你是否常常用拋硬幣來解決自己的猶豫不決呢?如果是,你是否覺得「拋硬幣結果出現正/反面的機率都是2分之1」所以很公平?但,事實似乎不是如此?!
・2018/02/20
機率似乎是最活躍的數學知識,生活中無所不在。機率最有趣的地方在於我們的直覺常常出錯。往往一件事情真實的可能性跟我們直覺感受的不一樣。閱讀這本《是湊巧還是機率?》可以讓我們體驗許多不同機率事件。作者還很體貼算出每一則事件的真實機率。於是你可以藉此鍛鍊你心裡的那把尺,在下次預估機率時,估得更精準一點。
・2018/02/19
2017 年 12 月 27 日,當大家還在歡渡著聖誕新年假期,興致勃勃地準備迎接 2018 年的到來之時,我和我的同事們卻收到了一個噩耗──在學界裡備受尊崇的神經科學家 Dr. Ben Barres (音譯可作本・巴雷斯)不幸因末期胰臟癌逝世了。 Dr. Ben 在神經膠質細胞研究方面他可是古往今來的第一人。特別的是,他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第一位跨性別院士,並且始終為科學界的性別平等與LGBTQ族群發聲。
・2018/02/19
科學家竟能看到你看不到的?別怕,這不是恐怖故事,而是存在於大自然的「微觀世界」。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的林曉青助研究員,拿出分子模型帶你一同想像:真菌是如何像玩樂高,組合出結構複雜的天然物。
・2018/02/16
朱家安 / 沃草公民學院主編、哲學雞蛋糕腦板 台灣社會就跟所有其他社會一樣奇怪,人們一邊看各種不重要的聳動新聞
・2018/02/16
如果春秋戰國時代的新聞媒體和現代一樣蓬勃發展,《吳越春秋》紀載(註)這段勾踐討好夫差的事件可能就會變成這樣,搭配幾張網友分享吃大便的自拍照。 怎麼看這都是一件有點可惜的事情。新聞,說穿了就是每天的日常,發生在你我周邊的真實故事。人們從閱讀小說中認識人生百態,從閱讀論文中學會科學知識。理所當然地,我們也應該也能從一份報紙或一個媒體網站中,學到很多。
・2018/02/15
這真是一個多采多姿的年代,每天我們都有看不完的訊息,學習不完的知識,不僅很多都是免費的,還會自己搶著送上門。你高興訂閱什麼粉絲頁就訂閱什麼粉絲頁,你高興加誰好友就加誰好友,相較於過往我們的訊息容易被少數主流媒體壟斷,這個時代的新媒體概況,似乎提供了一種救贖,好像讓我們獲得了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