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9/11/21
1995 年阪神大地震,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在震後一個多小時才收到地震報告,而臺灣 921 大地震時,卻能在 102 秒內傳出地震報告。臺灣領先的關鍵是什麼?這又跟本土的 B 計畫又有什麼關係呢?
・2019/11/20
依目前臺灣的法規落實程度,民眾大可對規範的作用抱持信心。不過這也不表示九二一地震前蓋的房子一定不安全。建築物是否堅固,關鍵仍在於「施工品質」。那市面上五花八門的「耐震宅」、「制震宅」、「免震宅」又有什麼差別呢?
・2019/11/19
地震工程界有句老話:「地震不會殺人,建築物才會。」這句話當然不是絕對,因為地震引發的山崩、海嘯一樣會致命,但不可否認,地震時大部分的傷亡都是因建築倒塌或嚴重損毀所造成。而天災到底為什麼會映出這樣的人禍呢?
・2019/11/18
「兒童的眼睛較脆弱,易受傷害」是個常見的論述,但限制 15 歲以下的青少兒禁用手機是合理的嗎?難道沒有比起禁用手機更好的使用原則或規範?手機與平板電腦與當代資訊、程式教育息息相關,禁用手機的主張對下一代教育又會產生什麼影響? 兒童醫學的觀點
・2019/11/18
提到減重和維持健康,很多人都知道,要讓體重下降,得是健康飲食配合運動。健康飲食不一定代表餓肚子,而是有所節制並選擇健康的食物。 可以想像一下,把身體當成是一台車好了。我們要這台車好好行駛,引擎得發得動。那不吃東西就像是不加油,怎麼行呢?只是我們想要讓這台車跑的好跑的順時,就得了解什麼時候該加油,以及加什麼油會對車比較好是吧。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運動之前、運動之中、運動之後,我們究竟該怎麼吃。
・2019/11/16
提到諾貝爾獎,就想到一系列複雜又艱深的研究嗎?其實諾貝爾獎從上個世紀的 1901 年開始頒發,有許多成果已經進到我們的國中國小課本,甚至原本就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與現代的科技、醫療息息相關。 來和我們一起瞧瞧,你的身邊藏有多少個諾貝爾獎吧!
1
1
・2019/11/16
惡意,在人類世界裡從來不曾缺席,然而身處多元社會,惡意是否也屬於多元的一部分?近幾年,仇恨性言論是世界各國關注的議題,任由歧視蔓延可能侵害人權,但出手管制也挑動了言論自由的敏感神經。本文專訪長年研究國際人權法的廖福特研究員,分享他對臺灣人權進展的觀察。他認為,從臺灣社會的實際演變觀察,訂立全面平等法能具體改善社會群體的不平等處境。
・2019/11/15
大家知道《戀與製作人》中的許墨嗎?他所說的紅皇后理論到底是什麼?原來,在演化中,為了停在原點,生物一直在進行「演化的軍備競賽」。
・2019/11/14
現代家長看待親子關係的方式已經和過去嚴酷權威的風格大不相同,但也出現了新的問題,最明顯的就是「如何在管教和放手之間找到平衡」?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中西文化的交融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