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科學
1244 篇文章・ 1 位粉絲

談「科學」方法及「科學這一行」,內容包括:科學教育、科學史、科學家、科學行內話、科研政策、科學倫理、科學哲學、科學方法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8/27
1889 年,義大利數學家皮亞諾發表了影響深遠的「皮亞諾公設」。他仿效布爾發明邏輯符號,只用 0 與「後繼數」這兩個概念,就簡潔地賦予自然數嚴格完整的定義。當自然數的概念建立起來,就可以以它為基礎,嚴密地定義整數、有理數、實數,現代分析學才得以展開。
・2015/08/24
味道(taste)是我們品嚐到食物中的「非揮發性」化學物質,包含酸、甜、苦、鹹、鮮。現在,美國普渡大學的理查德·馬特(Richard D. Mattes)教授認為,除了上述五種味道,還有一種神秘的「第六味道」,它隱藏在已知的五種味道之中,卻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對某一道菜的喜愛和胃口,且這種味道的發現和應用甚至可以影響我們的飲食和健康。
・2015/08/18
睡眠占了我們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時間,攸關我們的生存,然而經過多年研究,科學家仍不完全知道我們為什麼要睡覺。睡眠的衝動能吞噬一切,如果我們被剝奪了睡眠,儘管處在可能危及生命的情勢下,最終還是會陷入沉睡當中。然而,即使睡眠會妨礙我們執行進食、生殖及哺育幼體等任務,卻還是在演化中被保留了下來。這是因為睡眠和維持生命的食物一樣重要;沒有它,大鼠在兩三個星期之內就會死亡──和餓死所需的時間相同。有很多理論試圖解釋我們為何要睡覺,但這些理論幾乎瑕疵。但無疑的是,少了睡眠,我們的大腦根本無法正常工作。
・2015/08/13
鑿穿山脈只靠幾把十字鍬絕對不夠力,本專題深入檢視隧道中的巨獸──潛盾機。有時業界稱潛盾機為「大鼴鼠」,其用途為挖掘長距離隧道。潛盾機能採用不同的配置,以鑽鑿各式各樣的材質:沙子、泥土,甚至是堅硬的岩石。潛盾機有三個關鍵組件:鑽頭、液壓支撐系統與挖掘輸送帶,此外還有許多配件。
・2015/08/10
虛擬實境技術已有數十年的進展,新技術更讓電腦繪圖技術達到前所未見地擬真。本篇《知識大圖解》將解析Oculus Rift 虛擬實境顯示器,它價格親民的頭戴顯示器,將開啟探索虛擬世界的新紀元。
・2015/08/10
1913 年,莫斯利從實驗中發現不同元素產生不同頻率的 X 光繞射,其頻率大小恰與原子核電荷數的平方成正比,稱為「莫斯利公式」。此一結果完全吻合波耳的原子模型,才使得拉塞福/波耳的原子模型獲得普遍認同。不只如此,莫斯利還挽救了門得列夫的週期表。莫斯利從他的實驗洞察出決定元素性質的並不是原子量,而是原子核的電荷數目。因此元素的原子序經過莫斯利重新定義後,才終於有了客觀精確的週期表。
・2015/08/09
1860年在德國卡爾斯魯爾(Karlsruhe)舉行的第一屆國際化學會議上,由於義大利化學家康尼扎羅(Stanislao Cannizzaro)的努力宣揚,大家才發現亞佛加厥被埋沒半世紀的理論,竟然可以一舉解決過去幾十年的許多困惑與爭議,而且終於可以求出分子量。如今一克氫原子所含的原子數(6.02 x 10的23次方)就取名為「亞佛加厥常數」,以表彰亞佛加厥的偉大貢獻。
・2015/08/08
擇善固執的狄拉克因為反對在量子力學中使用「重整化」這個消除無限大的計算技巧,而與研究主流漸行漸遠,終其一生未能再有重大的研究成果。不過,如果他的另一項預言──磁單極的存在──被證實的話,那又另當別論了。
・2015/08/04
1927 年的今天,貝爾實驗室的戴維森(Clinton Davisson)與助手革末(L. H. Germer)發現真空裝置的玻璃又破裂時,兩人先是一愣,接著互看會心一笑。一切的起點就是兩年半前的真空裝置玻璃破裂,如今以同樣的方式結束實驗似乎也是天意。
・2015/08/03
儘管許多人到現在還無法使用4G行動網路,研發5G的競賽卻已經開始了。大眾對行動數據的需求年年倍增,因此就會需要第五代行動網路技術,才能滿足日益增加的需求,讓我們可以在行動裝置上盡情瀏覽網路,或在線上串流服務中即時觀看影片。我們更須利用5G來連結未來的新科技,例如無人駕駛的汽車、智慧城市,以及「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這種網路可以連接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電子物件,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