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科學
1244 篇文章・ 1 位粉絲

談「科學」方法及「科學這一行」,內容包括:科學教育、科學史、科學家、科學行內話、科研政策、科學倫理、科學哲學、科學方法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6/03/21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上空的近戰纏鬥,到現代噴射戰機的電腦遙控對壘,空戰歷史的悠久程度其實已經不下飛機本身。荷蘭工程師安東.福克1915年發明了射擊斷續器,讓固定式機槍可以在飛機螺葉旋轉的同時開火掃射,也間接催生了一場國際軍事競賽,各國紛紛開始致力研發更快、更靈活、火力更強大的戰機。如今,空戰已經成為地面戰略能否成功的關鍵。
・2016/03/12
用十分鐘向 nand2tetris 學會設計處理器
・2016/03/11
自從大抖宅開始進行物理研究之後,第二常被問到的問題便是:「這有什麼食用價值?能吃嗎?」雖然知識確實不能吃,許多基礎科學研究乍看之下對日常生活也不會有什麼影響,但若只以「能否拼經濟」、「是否實用」來作為學術的評價標準,恐怕是忽略了科學影響世界的過往歷史——當我們回顧許多重大的科學發現,才會驚訝地察覺:科學研究的價值,往往超乎了人類的預期。
・2016/03/11
許多父母第一次聽到孩子發出baba、mama的聲音時,就興奮地以為孩子懂得對父母喊爸爸、媽媽了。殊不知,真相是嬰幼兒在一歲之前,會嘗試發出各種聲音,所以才幾個月大的嬰幼兒發出baba或mama聲時,很可能只是在練習發出聲音,而不是在叫爸爸或媽媽。而在嬰幼兒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聽力是很重要的。
・2016/03/09
2015 年國際「TOP500 計畫」在德國舉行的國際超級電腦大會上,發表全球最新超級電腦 500 強排名。雖然排名前端的超級電腦,皆已經可以達到每秒運算千兆次的速度,但事實上超級電腦計算能力成長的幅度並不像過去那麼快速,成長放緩的原因可能涉及許多技術難關及成本考量。
・2016/02/24
1988 年的 2 月 24 日,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的 Richard Lenski 教授開始了一項改變歷史的實驗。那天被放進培養基裡生長的大腸桿菌,徹底改變了我們對生物演化的認知。
・2016/02/15
一家小型家電公司在機器人博覽會的前一周,所開發的機器人因故壞損。員工們只好緊急招募人來「扮演」機器人,最後找到退休的 73 歲歐吉桑鈴木重光,但他假扮的機器人卻意外在博覽會上大受歡迎。
・2016/02/12
太空,人類的終極邊疆。[1] 身在地球的我們,對於遠在宇宙其他角落的事情,要如何得知呢?除了像〈星際爭霸戰〉裡親自跑一趟之外,最簡單的方法,當然是從地球直接察看。很幸運地,許多的星體現象(如超新星)或天文事件(像雙中子星的碰撞),常常會產生電磁輻射。藉由簡單如肉眼、或是各種電磁波段的望遠鏡,我們便能發覺、甚至研究宇宙的奧妙。事實上,早在公元185年,人類就已有超新星(Supernova)的觀測紀錄。
・2016/02/11
廣義相對論發表的隔年,愛因斯坦發現弱重力場近似下的場方程式具有波動特性:就如同電荷的加速會輻射出電磁波,質量的加速也會輻射出重力波,並以光速傳遞重力場的能量、動量與角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