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科學
1244 篇文章・ 1 位粉絲

談「科學」方法及「科學這一行」,內容包括:科學教育、科學史、科學家、科學行內話、科研政策、科學倫理、科學哲學、科學方法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2/12/19
社會上對於心理學這門學問普遍的輕視,因為它不如物理、化學一般,有很明確的證據。但這其實是民眾的誤解,甚至連心理學相關的研究也會誤解,認為傳統的心理學研究沒有辦法幫助我們真正了解人的心智運作。相較於心理學,神經科學就是一門科學的學科,因此大家會一面倒的認為神經科學的證據就是真的!
・2012/12/12
陳老師提到,要解讀西方科學的發展過程,都必須思考當時的科學家是在跟誰對話。以達爾文來說,他提出的演化論是在跟當時的教會、宗教人士對話。在台灣的我們很難體會,宗教信仰和文化緊密結合的西方社會,演化論是如何衝擊他們的世界觀。
・2012/12/05
當這張索爾維會議的照片上週在我朋友的Facebook牆面上流傳時,真是一大驚喜,因為它居然是彩色的!它出乎意料地使我震撼,難以忘懷。有好長一段時間,我只是盯著照片看。我從不知道居里夫人戴的圍巾有一點藍色,愛因斯坦繫著一條具迷幻效果的領帶,而薛丁格別著紅色的領結
・2012/11/28
即使是空無一物的間隙也會有顏色。科學家現在證明,電子的量子躍遷(quantum jumps)能改變奈米金球之間空隙的顏色。研究成果,發表在 Nature 期刊中,確立光被困住時能有多緊密的基本量子極限。
・2012/11/27
大愛二台《地球證詞》節目播出 BBC 製作的紀錄片《科學的歷史》第六集,自我的探尋。這部紀錄片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數千年來人們探尋心理本質以及心與腦的關聯的歷程,而我很榮幸受邀導讀。以下是訪談的錄影。
・2012/11/24
科學是任何人(包括小朋友)都可以參與的。以下這段TED影片中,英國神經科學家Beau Lotto認為科學就是探索未知的遊戲(play),小朋友也做得到。他請一位小女孩Amy現身說法。
・2012/11/22
我開始意識到,如果要讓另一個領域的人或是一般大眾感受到心理學的價值,直接強調自己的領域有多重要並不是最有效的方法。我會花一點時間了解對方的領域以及感興趣或在意的現象,再設法藉由我的分析為對方解惑。
・2012/11/19
「當一所曾經被賦予宇宙的精神的大學、又是我現在註冊的大學在丟失他的本質的時候,我卻還在貼不著邊際的新聞,談著星星月亮太陽......」前幾天Z編在臉書上發表了他的感嘆,也戳中了我心中多年以來的疑問:如我我們談論的、閱讀的、在手機或網路上滾動的,對於我們的生活都沒有實質的幫助,如果教授學者研究生日日夜夜焚膏繼晷地做實驗、寫論文,都只為了教職升遷與Impact factor,那麼科學在守護的,究竟是什麼?
・2012/11/14
一直一來學術圈都有一個問題(不是僅在心理學領域),就是要能夠被發表的文章都必須要有一些正面的成果,例如發現某個藥物能夠治療憂鬱症,如果你發現一個藥物不能夠治療憂鬱症,基本上是沒有期刊會發表這個研究的。在這樣的學術生態下,若我們僅專注有被發表的研究,其實是有非常研究的取樣偏頗,也非常有可能做了錯誤的推論。
・2012/11/05
為何會日趨減少呢?而「高可能性」和「低可能性」又是甚麼意思呢?我們又該如何去理解呢?再一次地,為了理解這一切,我們又要回到先前所提到的「網路流言」了。曾經這麼流傳著:當有一百萬隻猴子站在一百萬台打字機前開始打字,最後一定會完成整部莎士比亞所寫的「仲夏夜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