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心理
1760 篇文章・ 5430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3/17
戈維哲(Peter M. Gollwitzer)和布蘭茲達特(Veronika Brandstatter)這兩位心理學家,他們就想看看有沒有做規劃是不是會影響達成程度。他們預期對於完成目標的方法作規劃的人,最後達成目標的程度會比較高。
・2015/03/17
雖然道德規範,在大多時候給了我們行事的標準;但是,如果道德規範那麼完美,又怎麼會有許多人,不惜違反道德呢?
・2015/03/13
在臨床界工作時間夠久的醫療人員都知道,很多時候疾病是無法選擇的,尤其是精神相關疾病,都是得了就是跟著這個人一輩子。這種無奈與傷痛,不是說風涼話的人可以理解的。
・2015/03/12
童年的創傷,會導致皮質酮的分泌量增加;皮質酮的分泌量增加,會造成海馬迴BDNF的分泌下降,而BDNF的分泌下降,導致了海馬迴的萎縮;尤其在發展上的關鍵期,這樣的現象尤其明顯。
・2015/03/11
當我們覺得自己的身材不好時,常會轉而詢問親人(家人﹑好朋友或情人)的支持與建議。但是他們的回應造成的影響比我們想像中的大。我們常會認為講出不滿意的話語可以激她努力瘦身。但實情並不是這樣的
・2015/03/10
一位男性對女性的態度,可以從他的社會支配傾向被有效的預測。有研究證據顯示,有些男性當他們對被甩或被拒絕的情況感到不悅時,會傾向對女性使用暴力好佔有主導地位。
・2015/03/10
拿一張紙,一枝筆,播一段讓你放鬆的音樂,我們開始練習吧!請記得,一定要用寫的,寫出來比在腦中想,來得更有力量! 先在紙上,按照我上面舉的例子,寫下你的ABC:觸發事件、信念、結果。 接著,我們來反駁我們的信念吧!
・2015/03/08
「因為我是完全損傷,醫生說的沒錯,我這輩子不可能站起來走,學理上完全正確。因此,每當我看到自己有進步,就會感謝上帝。四年來,我往返醫院復健次數超過五百次。我總是在嘗試,是不是可能多做到一些事,這是憑信心的行動,這個過程要激發創意,就像創造新的生活,一點一滴建立回來。」許超彥醫生在書中說道。 我們的教育,常常鼓勵我們與別人競爭,而且只有在表現得比別人好時,才會受到讚美,久而久之,我們就像是那隻聽到鈴聲就流口水的狗,或是那隻不斷按壓多巴胺電極自嗨的老鼠,只有在表現得比別人好的時候,才覺得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
・2015/03/06
你是否疑惑過,為什麼鏡子裡的自己明明美艷動人、英氣逼人,每次卻要自拍個一兩百張才能從中挑出那一兩張來?又或者怎樣拍都不對,只有對著鏡子拍能讓你滿意?先別急著換相機,因為原因就出在鏡子!
・2015/03/06
如果你想要一段穩定的關係,那應該要找一個EQ高一點的,比較不神經質的人。但是,對那一些神經質的人,不安全依附的人而言,是不是就天生這麼雖,注定得不到一段幸福美滿的愛情?那如果你不幸是安全感很低的,在愛情裡面很容易焦慮的人,那又該怎麼辦呢? 如果你不想再次陷入悲慘愛情的循環,倒也不是什麼都不能做。也許你可以期待一個安全感很高的人來帶你走出去,但是,與其讓另一半這麼累,是不是自己也能嘗試著做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