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內容分類
37 篇文章・ 0 位粉絲
+追蹤
請選擇「內容分類」底下最符合文章類別的分類,至多兩種,盡量避免勾選三類以上分類。
常用關鍵字
三角視差法
厄拉托西尼
夏至
日全食
日環食
胰管阻塞
胰臟功能
胰臟炎
膽道結石
人機互動
專業知識
數位轉型
數值化
前額葉皮質
大腦
大腦皮質
完形心理學
視覺
視覺皮質
錯覺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長評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時間篩選:5月
重設
太空天文
屋頂上的天文學家
・2020/05/22
2020年夏至日環食要幹嘛?當然是測月球距離啊!
厄拉托西尼(Eratosthenes, 276 BC-194 BC)是古希臘時期的科學家,他曾經在夏至時準確量測地球的直徑。2020 年的夏至,我們可以用當天的日環食,量測月球的距離,向最早準確量測地球大小的科學家致敬!
三角視差法
厄拉托西尼
夏至
日全食
日環食
0
0
人體解析
careonline
・2020/05/22
胰臟位在哪?有哪些功能?讓人痛不欲生的胰臟炎
胰臟炎就是胰臟發炎後造成的疾病,可能是急性或慢性的,這個病輕則不需治療,自行會好;但嚴重的時候,胰臟炎甚至會要人命。噁心嘔吐、發燒、心跳加速也是胰臟炎的常見症狀。胰臟會發炎有兩個原因:一是胰管阻塞或斷裂,另一則是胰臟細胞受傷。另外高三酸甘油脂、高血鈣、病毒、抽菸等問題也會破壞胰臟細胞,造成胰臟炎。在胰臟炎急性發作時,醫師會先請患者禁食,並用輸液等維持患者生命徵象,並要找出胰臟發炎原因,看是需要手術處理膽道胰管問題,或要請患者戒酒、治療高血脂等其他疾病。
胰管阻塞
胰臟功能
胰臟炎
膽道結石
0
0
地球脈動
人機共生你我它
・2020/05/21
到底什麼是人機互動?二十種向朋友解釋人機互動是什麼的說法(上)【親友篇】
常常有一種情況,自己的親戚朋友並不曉得自己的工作室在做什麼。而「人機互動」這個名詞對外行人來講更是抽象,究竟該怎麼跟親戚、朋友解釋這個名詞呢?跟著本篇文章,一起來看看這些狀況劇吧!知道接收者(聽眾、觀眾)的背景知識,就能調適自己解釋的方式來配合對方,讓對方更理解自己在說什麼。
人機互動
專業知識
數位轉型
數值化
0
0
人體解析
活躍星系核
・2020/05/21
大腦其實略懂「預知未來」?NATURE 新發表在視覺皮質發現「預測性編碼」的關鍵拼圖
人類在看見某些殘缺的圖象時,經常會不自覺將殘缺處其視為一個完整的圖象。作者認為,大腦的內部表徵是傾向偵測到完整的圖像之間互相受到遮蔽,而非四散的圖形。因此,當視覺皮層中的神經元沒有偵測到任何東西出現在前饋感受野時,就會根據周圍的刺激,即反饋感受野中的刺激做出最佳猜測。
前額葉皮質
大腦
大腦皮質
完形心理學
視覺
視覺皮質
錯覺
0
0
好書搶先看
商周出版
・2020/05/21
眼見為憑?不,那只是你的偏見!——《像科學家一樣思考》
當我們看這世界,會看到一些東西,確認了我們已經相信的事, 有一些則與其牴觸。我們自然而然會較注意確認我們已經相信的東西。我們會引用證據支持我們的信念,忽視違背信念的證據,這不是因為我們都是騙子,而是因為我們大腦內的本能偏見。
假記憶
偏見
奴隸制度
摘櫻桃
漢斯
確認偏見
確認偏誤
聰明漢斯
0
0
地球脈動
屋頂上的天文學家
・2020/05/20
日食:太陽與月亮間最美的巧合
日食是相當特別、罕見的天象,尤其是日全食。日全食發生時,天空暗如黃昏,平常看不見的日冕,展現它迷人的光彩!聽說看過一次後就會上癮,不遠千里還想再看它一眼。日全食和日環食出現的機率都很低,它們的發生是天文上的巧合。根據統計,同一地點發生日全食的機率,大約三百多年才會發生一次!日食是如何發生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本篇文章吧!
日偏食
日全食
日環食
日食
0
0
地球脈動
鄭國威 Portnoy
・2020/05/20
「我不是不務正業」──深訪林務局局長林華慶
林務局的工作平常都在做什麼呢?大家對林務局的第一印象通常就是管理跟林木保育有關的事宜、打擊山老鼠等,但嘴上說得容易,身為林務局局長的林華慶可是為了這些事不停地操心操力,透過這次採訪,一起來看看,這些年,林務局做了哪些努力吧!
伐林
山老鼠
林務局
盜林
0
1
化學物語
商周出版
・2020/05/20
還在「真相永遠只有一個」?那你就太小看這世界複雜的因果關係了!——《像科學家一樣思考》
我們的大腦有一種偏見是將相互關係解釋為因果關係,可以說是不經思考就這樣做。舉例來說:森林浴可以降低血壓,並減少唾液中壓力激素皮質醇的數量。有些研究者將壓力減少歸功於揮發性化學物質,例如樹木釋放的單松烯。但真的是這樣嗎?會不會有其他可能性呢? 這讓我們與所有科學中最重要的觀念之一面對面:相關不等於因果。
偏見
單松烯
因果
因果關係
壓力
多重因果關係
大腦
森林浴
皮質醇
相關
階層式因果關係
0
0
地球脈動
活躍星系核
・2020/05/19
LB-1 雙星系統的神秘伴星到底是什麼?一顆失落黑洞的論戰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關於一顆黑洞存在與否的問題,在天文學界引發一場熱烈的科學論戰。論戰的起源來自去年 (2019) 11 月底,《自然》雜誌刊登的一篇關於發現黑洞的論文。那是由中國天文學家領導的國際科學團隊發表的研究成果。他們宣稱找到一顆非常特別的黑洞。特別的地方在於這個黑洞的質量:相當於 70 個太陽。但該篇《自然》論文發表後,不到十日,天文界出現質疑的聲浪。三篇反駁性的論文,分別來自美國、紐西蘭-英國-澳洲、比利時三地的團隊,一致性的質疑中國團隊的詮釋光譜資料的正確性。並且提出各自的分析方法,從同樣的觀測資料,導出不同的結論。究竟為何會這樣呢?一起來從本篇文章一探究竟吧!
Be 型恆星
LB-1
星體黑洞
雙星系統
0
0
人體解析
活躍星系核
・2020/05/19
解密疾病與喪失嗅覺味覺的關連:全球科學家需要你的協助!
患有 COVID-19 期間,不儘是嗅覺和味覺,其他口中的感覺(像是汽水的刺激感和冰水的涼感)也會大受影響。在五種基本味覺中(甜、鹹、酸、苦、鮮/肉味),11%的患者只有單一味覺改變,近一半的患者有兩種以上的味覺受到影響,其中又以鹹味改變最為普遍。
COVID-19
味覺
嗅覺
新冠肺炎
武漢肺炎
0
0
上一頁
1
2
3
4
...
77
下一頁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