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態
1400 篇文章・ 4470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4/12/17
「真實世界中的經濟演變,比起機械式程序,它與生物體和生物演化過程之間更有關聯,因為經濟畢竟與人類事務相關,而非與粒子、力量和能量有關。」經濟學中的有機論,仍然能夠從科學中挖掘出無盡的潛力。有機論的偉大時代也許即將來臨,只要我們用正確的方式著手進行,大自然也許能夠提供更多模式,用以促進掠食動物主義與蝗蟲潮式的經濟發展。
・2014/12/17
在大海雀的全盛時期,分布範圍從挪威到紐芬蘭、從義大利到美國佛羅里達州,族群數量可能有數百萬隻之多。事實上,大海雀就是原始的企鵝。商隊是真的故意將島上的大海雀趕盡殺絕?或者,大量屠殺只是使大海雀族群縮減到某個地步,以致於容易受到其他外力的傷害?真相如何並不清楚。
・2014/12/16
年底的地方政府大選結束,許多候選人都提出了流浪動物相關的政見,其中不乏包含或支持TNVR等等的作法。先前在泛科學平台上,我們已經介紹過兩篇探討TNR效果的模型模擬研究,在此就不贅述其效果。這一篇文章想要針對的,是「結紮」這個事情對「流浪動物個體」和「降低流浪動物數量」的影響。
・2014/12/16
在動物的世界裡所有的雄性生殖器的相同之處就是,想盡各種方式使精子進入卵子並結合產生小寶寶。然而,演化為雄性生殖器選擇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創新設計,從可拆卸式的性器官到尖頭前端設計,還有你意想不到的交配內幕,一起來認識這些英勇戰士們的「武器」吧!
0
1
・2014/12/16
即使人類的初始人口很少,在一、二千年的過程中,便可能倍增到足以解釋紀錄上幾乎所有的滅絕現象。從地球史的角度來看,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實際上根本不算什麼。然而,從人類的角度來看卻極為漫長。
・2014/12/15
重新打造的野獸站立起來,肩膀處的高度為三又三分之一公尺,從長牙到尾巴的長度超過五公尺,實在大得有點誇張。參觀者來看一眼,得花五十美分,在當時可是大數目。該生物還沒有公認的名稱(其實是美洲乳齒象),有人稱為不明獸,有人稱做俄亥俄動物,也有人叫「猛獁象」(mammoth,意為龐大的),真是令人混淆。
・2014/12/14
2014年12月10日,首次在臺灣發現白鶴,這隻首次到訪臺灣的小客人,牠的族群正處於嚴重瀕臨滅絕的險境。希望在臺灣停留的這段期間,能夠獲得友善的對待,平安的結束遷徙旅程,回到北方的繁殖地。
・2014/12/10
原來聖經中的「稗子」,其實不是華人世界中的稗。當初會翻譯成稗子,應該是因為當時翻譯的人不知道tare/weed是什麼,因此才採用了最接近的物種。真正出現在聖經裡面的植物,是一種俗稱為 darnel (也稱為poison darnel 或cockle)的植物,中文譯作毒麥。
・2014/12/09
歷史上,貓咪大約是在從9500年前進入人類社會,與人類最早開始經營農牧業(在中東地區)的時間點並沒有相差太遠。野貓們躡手躡腳地遠離惡劣的沙漠環境,並且進入人類村莊的時機,起因於齧齒類動物大舉入侵穀倉之後。因此,有許多科學家猜測,牠們最有可能是自我馴化了。因為性格友善的貓咪更有可能取得人類餐桌的剩餘食物,也會受到人類的保護。研究團隊也發現了,有五個來自家貓的基因會影響神經脊細胞 ( neural crest cells )的演化,發展中的胚胎幹細胞會影響構成生物體的每個部分:從頭蓋骨的型構到皮毛的顏色。這也支持了最近的研究,也就是說,這些細胞可能都是影響動物馴養的主要控制開關,解釋了為何家畜都共享相同的特徵,例如牠們都擁有更小的腦和某種色素沉澱所致的斑紋。
・2014/12/05
狗狗食糞的行為,除了會反映健康狀況、營養不良或潛在疾病之外,科學家認為也有可能是種學習行為,但有時候也可能只是情緒上的表達罷了。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