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態
1400 篇文章・ 4470 位粉絲

有生命的,但跟人沒直接相關的,內容包括:化石考古、古生物、動物、植物、人類學、演化、生態、保育、生態旅遊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2/12
1858 年,已近半百的達爾文收到小他十四歲的探險家華萊士的來信,信中總結他到亞馬遜流域與婆羅洲探險考察後的心得。達爾文一開始以為這只是一個讀過他作品的後輩來函請求指教,但讀到後來卻心頭一驚,信末對於新物種如何產生的猜想不正是他埋藏已久不敢與人說的理論嗎?!達爾文目光不禁投向那個自 1845 年就鎖著那份草稿的抽屜⋯⋯。
・2015/02/06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森林中多樣化的林木,在周而復始的生活週期裡,除了作為木材,更能製造出對人類生活有益的產物,拓展新的存在價值。這就跟著我們上山採藥去!
・2015/02/02
雖然全世界的人口不斷增加,農業技術的提升使得糧食產量的供給仍足以打敗馬爾薩斯《人口論》的悲觀預言,無匱乏之虞。而今論及其中居功厥偉的關鍵角色時,總是歸功於發現氮對植物營養之重要性的李比希與發明大量生產氮肥方法的弗里茨・哈伯。然而,法國的化學家布森格其實也扮演了承先啟後的重要角色。
・2015/01/30
原產於馬來半島與東南亞的萊佛士豬籠草,從外觀上看起來,跟其他的豬籠草也沒多大不同;不過,在每天中午前後的幾個小時之間,它的籠子內側會變得不滑。這時候,附近的螞蟻就會跑到籠子裡面去採食它的蜜汁。但是,除了這幾個小時以外,其他的時候籠子內側都是滑溜溜的;此時只要有螞蟻走到籠子內側,就很容易會失足墜崖,消化液等著將螞蟻給消化得屍骨無存。
・2015/01/29
在森林、在海洋、在草原沙漠裡,存在與人類社會迥然不同的野生動物生態圈。人類亟欲窺伺動物們的日常生活,駐足於動物園以及電視播放的動物特輯前,卻難得有機會能夠真正一探究竟。實際與野生動物們相處是什麼感覺?有什麼樣的撇步?如果短期內無法親身參與,那麼就來本次的M.I.C.,讓長期與野生動物相處的生態攝影導演許鴻龍,以及曾在南非擔任獸醫志工的胡雁宜,一同分享與動物親密接觸的每一瞬間!
0
0
・2015/01/29
最近研究團隊發現,麵包酵母會形成群落,其實是來自於基因突變:一個稱為ACE2的轉錄因子失去功能後,便會使得麵包酵母形成群落,這可能是最終產生多細胞生物的一條可能的演化途徑。
・2015/01/28
瑪利亞一個閃身躲掉攻擊,為了繁衍、光耀帝國,她只能戰鬥。
・2015/01/27
演化論告訴我們,同個族群但個體特徵不太一樣的後代,最終會在天擇機制下產生出新物種。假設我們認為兩棲類是從魚類演化而來的,那麼地球上就應該會存在某個介於魚類與兩棲類之間的物種;換句話說,我們在找也一隻「有腳的魚」。
・2015/01/24
自從雷文霍克用顯微鏡首次看見水中的微生物後,經過一百多年,細菌學才終於在十九世紀中葉開始發展。德國的細菌學家科恩用顯微鏡揭開細菌的神秘面紗,並為它們有系統的分類,與巴斯德、柯霍三人並稱為開創現代微生物學的先驅。
・2015/01/20
「等一下吃什麼?」對我們和我們的老祖宗來說都是個大哉問。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哥斯大黎加研究捲尾猴(capuchin monkey)五年,發現在食物較少的淡季(lean season)裡,居住在不同地區的捲尾猴,經過長時間的演化後,有了不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