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7/05/07
失智症是個難解的神經退化疾病,國內外科學家皆投入大量研究,希望找出病理機制以研發新藥。但人腦的神經網絡複雜程度,遠超出目前理解範圍,在用藥之前,無論是科學家或是我們自己,都需要對神經網絡有更清楚的認識。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的陳儀莊特聘研究員,帶領團隊與跨領域專家合作,除了研究神經細胞與神經膠細胞之間的影響,亦盼能以亨丁頓舞蹈症為模型,發展可沿用於治療其他神經退化疾病的藥物。
・2017/05/05
絕大部分的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的左右兩隻眼睛各自看到的畫面只會有極為微小的差異,而我們的大腦會將兩個畫面融合為一體,所以雖然我們有兩隻眼睛,但看到的卻一個世界。但在特殊情況下,當兩隻眼睛所看到的畫面內容差異極大時,大腦並不是把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畫面融合成單一一個無意義的畫面,而是讓兩個畫面輪流出現在我們的視覺意識中。於是在德拉·波爾塔的例子中,他才會一會兒讀到左眼在看的書,一會兒讀到右眼在看的書。
・2017/05/05
洗臉也是要學習的?沒錯不要懷疑,任何保養都是科學,因此洗臉也是大大有學問的。首先偏冷的水比較適合,再來就要依個人的不同情況做調整囉,要怎麼做呢?趕快來學吧!
・2017/05/05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從 1980 年,就陸續針對這個問題發表政策性聲明並不贊成太小的小孩參與游泳課程。因為此類課程,會讓父母錯誤的以為小孩在水中是安全的,但其實不然,水中危機處處,一不小心可能就會造成不可逆的後果。玩水雖然可以提供樂趣,但並不適合直接教他們游泳技能,更遑論是水中生存方法。太小的小孩(五歲以下),認知能力與身體能力都未成熟,根本不可能理解游泳相關知識與技能。絕對沒有什麼愈早學愈有機會變高手的事!
・2017/05/04
在《聲之形》的電影之外,聽損兒童需要面對重重關卡,從聽力檢查、配置聽力輔具到聽覺口語訓練等等,都是十分不容易的。如果我們能擁有正確認知,便能及早發現、及早介入,也能給予他們更加友善溫暖的環境。
・2017/05/03
關於人類為何睡覺,科學家提出了許多答案。一個是廢物的清除,另一個是記憶整合。若想測試這些想法是否有效,有個方法是看這些想法如何適用於通常沒被研究的異國動物(如大型非洲哺乳動物)的睡眠。
・2017/05/02
每項醫療器材需要先獲得當地衛生主管機關的核准,才能在市面上販售,在審核階段時,主管機關會要求廠商提供產品的相關資料,來證實醫療器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另外,政府也能利用目前市面上相似的醫療器材,來訂定相關的規範。但是創新的醫療器材,往往是無例可循的,政府只能依據廠商宣稱的產品功能,用想像力去推測產品在使用的過程中可能會有哪些風險,或是產品會對人體造成那些傷害,但很遺憾的是,總是有無法預測的情況出現。然而,無可否認的是,現在我們能享有先進的醫療,很大一部分是由於醫療器材的進步。我們不能因為害怕創新產品帶有較多的未知風險,而捨棄追求更好的醫療器材。我們應該要去思考,如何在創新與安全之間找出一個最佳平衡點。
・2017/05/01
《自由時報》又報導了這一則降低生育率的驚悚新聞〈世衛:從奶嘴到保險套 都含有MBT致癌物質〉,內容首段指出: 世界衛生組織證實,目前發現一種名為MBT,全名為2-巰基苯的化學物質可能致癌,其隱含於工業塑料中的膠粉,而膠粉的用途相當廣泛,從嬰兒吸吮的奶嘴到成人使用的保險套,都含具有恐致癌物質MBT的膠粉。 什麼!已經獲得「證實」?!這下子可不得了,世界衛生組織(以下簡稱世衛)證實MBT會致癌,而且牽涉的範圍相當廣泛,連安撫嬰兒的奶嘴都被點名了,吃奶嘴竟然會致癌?吃過奶嘴的嬰兒需不需要全身健康檢查?這太可怕了吧!媽媽們的擔憂沒有盡頭,還沒生育的年輕人還敢生嗎?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2017/05/01
質數是恰好有兩個正因數的正整數,這兩個正因數就是 1 和該數本身。2 是質數中唯一的偶數,有些人可能會因此說它是所有質數中最奇怪的!每一個合數都可以表示為若干個質數的乘積。有趣的是,無論我們一開始用什麼方式分解此數,最後得到的質因數分解都是一樣的。這就是唯一分解定理,也稱作算術基本定理,它聲稱每個大於 1 的數字都有一組唯一的質因數分解法。
・2017/04/30
假設我們想要找出從 1 乘到 100 的乘積,會得到什麼答案呢?當我們從 1 一直乘到 n,會產生出的乘積是 n!,稱作「n 階乘」。在本章中,我們會了解這樣的數字便是排列組合問題的基礎,比如說書架上的一打書籍有多少排列方式(幾乎有五億種),或是在發撲克牌的時候至少會出現一對的機率(不低),還有贏得樂透彩的機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