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奧祕
2195 篇文章・ 4638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2/20
熱泉噴口旁的岩石孔隙中,有可能是生命起源的地方,研究人員發現較長的單股 DNA 比較容易聚集在孔隙中,複製的情形較好、數量增長,而較短的單股DNA 會被稀釋。
・2015/02/19
睡眠不足在短期之內即可造成體內脂質代謝失調、氧化壓力上升、以及神經傳導物質代謝改變的諸多不良影響。這些結果不僅呼應了先前的研究,也再次提醒人們疲勞感只是表面上的一項警訊,不僅是睡眠不足所造成的唯一結果。
・2015/02/15
美國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神經外科醫師Viviane Tabar的研究團隊將人類幹細胞植入老鼠腦部後,發現可以幫助修復腦部受損,讓神經細胞外圍重新形成髓鞘。這不只可以修復傷害,還可以幫助老鼠提升學習、記憶與平衡的功能。
・2015/02/15
替代性創傷(Trauma by Proxy)並非直接發生於小孩身上,真實的災難事件可能在千里之外,但透過媒體或口耳傳播,卻可能在孩子的身上出現創傷後反應。雖然替代性創傷在最新的診斷準則(DSM-5)中並未正式納入創傷後壓力症之中,但其行為及情緒反應與此狀態類似。
・2015/02/13
看完DSM-5診斷準則的第一個感覺是,診斷整個被放寬了。過去很多模糊空間,被說明的更加清楚,白紙黑字被定義出來,迴旋空間變得較小,能自由心證的地方減少,個人好惡也可以被減到最低。也許這在區辨診斷上是好事,大家都有清楚的準則可遵守,個人可以解釋的空間縮小,「敏感性」與「特異度」也會大幅提高。
・2015/02/13
相關的研究指出「空虛寂寞覺得冷」不光是個人的事,這些感觸還可能會傳染給周遭的人。其中關於寂寞的研究,利用了一個持續了近70年還沒停止的祖父級實驗。 1948年時,為了要找出引發心臟血管疾病的因子,美國國立心臟研究所(現在改制為心、肺、血液研究所)與波士頓大學合作,在波士頓近郊的夫拉明罕(Framingham)小鎮招募了5,209位男女居民參與實驗,長期追蹤他們的身心狀況。這個實驗原本預計要執行20年,沒想到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當年參與者的第二代及第三代也願意擔任受測對象,於是實驗延續至今。「吸菸會提高心臟病風險」、「高血壓者易中風」等等被我們視為一般常識的觀念,都是從這個實驗取得科學驗證。
・2015/02/12
電影《美國狙擊手》中描述Kyle退役後,無法融入一般家庭生活的痛苦,即使在溫暖的家中,眼前仍是戰場上烽火連天,PTSD是許多退役士兵的心魔,究竟有沒有辦法可以戰勝它呢?
1
1
・2015/02/12
1858 年,已近半百的達爾文收到小他十四歲的探險家華萊士的來信,信中總結他到亞馬遜流域與婆羅洲探險考察後的心得。達爾文一開始以為這只是一個讀過他作品的後輩來函請求指教,但讀到後來卻心頭一驚,信末對於新物種如何產生的猜想不正是他埋藏已久不敢與人說的理論嗎?!達爾文目光不禁投向那個自 1845 年就鎖著那份草稿的抽屜⋯⋯。
・2015/02/11
智力測驗的發展,迄今已超過一百年了。臨床心理師必須就其手邊有限之資料,以科學之方法,像「回到未來」的電影一般,推估其「未來」(生病之前)智能。在醫療的場域之中,此種難題,輪番上演,永無休止,持續鍛鍊臨床心理師的判斷、決斷能力。
・2015/02/11
平均每天喝下1.5杯以上含糖飲料的少女,月經初潮會比一周消費兩杯飲料以下的少女,還要早上2.7個月。而且這項結果,並不會受少女們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值)、身高、食物攝取總量以及一些其他如運動習慣的生活方式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