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奧祕
2195 篇文章・ 4638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7/30
一個在巴西發現的化石,約有1億2000萬年歷史,是第一個發現有四隻腳的蛇類化石。這個化石讓科學家們重新思考蜥蜴演化到蛇的過程。四腳蛇體長只有20公分,前肢和後肢分別為4毫米與7毫米,因此乍看之下很難看出牠的四肢,但是放大一看竟然還有五根指頭!
・2015/07/28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UCSF)的神經科學家Saul Villeda與其研究團隊發現,記憶喪失和血液中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的一個免疫性蛋白質有關—— β2 microglobulin (簡稱B2M)。B2M是個辨認宿主與病原體的免疫蛋白,保護宿主不受病原體侵害,卻被發現在阿茲海默症或其他認知障礙的病患體內有較高的含量。這個蛋白質會損害新的大腦細胞的形成,並且導致和老化有關的記憶喪失現象。
・2015/07/27
想像一下,你悠游在一個平靜的海域,海鷗從你頭上飛過,陽光灑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好不自在。但是,就在此時,沒錯就是這個but,背景音樂開始變得低沉,甚至天空颳起風下了大雨,遠方突然出現一個你一定熟悉但不想面對的東西,只露出鐮刀狀的背鰭朝你游了過來。
・2015/07/27
在度過危險期後,傷燙傷患者經專業的復健團隊協助,建立燒燙傷病患對復健的正確觀念,早期執行復健計劃,並持之以恆,期待患者能在傷口痊癒後,保有動作功能、拾回生活方式,早日回到社會與生活。
・2015/07/27
癌症雖然惡名遠播,但它也曾經是個正常運作的細胞,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正常的細胞分裂程序失控、異常增生而變成一群癌細胞,在患者體內四處侵略。關於腫瘤形成的原因,當前比較主流的看法是細胞突變的累積,造成正常的細胞失控。不過,現在有一篇論文挑戰了這個論點:演化壓力在癌症的失控過程中,可能也推了一把!
・2015/07/25
羅莎琳·弗蘭克林於1951年初來到倫敦國王學院時,已是X光晶體繞射技術的箇中高手。她原本以為是要來研究蛋白質的結構,沒想到抵達後,主任藍道(John Randall)卻要她馬上接手威爾金斯(Maurice Wilkins)手上的DNA研究計畫。弗蘭克林聽從安排,但藍道卻未告知正在度假的威爾金斯,就此注定了兩人的不和,也為科學史上的一大憾事埋下伏筆。
・2015/07/25
人類大腦是已知宇宙中最複雜的結構,經歷了數億年演化才建構出現今樣貌,且在過去七百萬年間,增加了三倍大小。大腦的重量只有一公斤多,然而內部卻有860億個神經元以超過100兆條神經相連,形成的網絡比史上最先進的超級電腦還要強大。已知人腦最大的部分是前腦,由名為大腦皮質的厚厚一層神經元所覆蓋。人類大腦的這層神經元數量是小鼠的1000倍,且還未停止演化。隨著我們越來越了解大腦連結,與大腦互動的可能性只會變得更多。神經科學領域正以史無前例的高速向前邁進,而「人類大腦計畫」和「使用先進革新型神經技術的人腦研究」等的大型國際合作計畫,正將大量的研究數據結合在一起,創造出能徹底革新神經科學領域的資源。
・2015/07/24
電影侏儸紀世界裡的帝王暴龍因為被植入了樹蛙、烏賊和迅猛龍等其他生物的基因,不僅得到了調節體溫、改變膚色等特殊能力,更擁有讓主角一行人和螢幕前的你我膽顫心驚的超高智能,而這一切,就是「基因平行轉移」的成果。
・2015/07/23
說到底科學雖然能讓人看見冰山一角下的冰山,但更大的功能,是提醒人冰山無窮龐大永遠看不盡的;要好好地解釋鰻魚複雜的生活史,可能需要一隻皮卡丘所能提供的電力。
・2015/07/23
本次【PanSci Talk x 天下雜誌:堅持】邀請到被譽為是「最接近諾貝爾獎的日本人之一」的日本京都大學客座教授本庶佑(Tasuku Honjo)博士,來與我們談談他研究主要的成果「癌症免疫療法」、對青年學子的人生建議、以及他個人人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