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心理
1759 篇文章・ 5345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4/02/21
只要改變你移動腳步的方式,就能夠降低被歹徒攻擊的機率,你相信嗎? 早在1980年,兩位紐約的心理學家:Betty Grayson 和 Morris Stein就針對步行方式跟被攻擊機率的相關性做過實驗。他們在紐約拍攝許多位路人在街上步行的短片,然後將這些短片帶到東海岸的一座大型監獄中,讓53位因為對陌生人使用暴力 (從毆打到謀殺)而入獄的囚犯觀看,並請他們描述短片中的每一個人感覺上有多容易被攻擊。
・2014/02/17
下跌的股價與精神疾病相關的入院率有關。研究發現,臺灣加權股價指數下降1000點,因精神疾病入院的人就增加4.71%。股價下跌與大幅上升的精神疾病相關的入院率有關。舉例來說,一天內若股價下跌1%,當天精神疾病相關的入院率就會上升0.36%。
・2014/02/15
不管是搭捷運、坐公車、上館子或是看電影,隨時隨地滑手機已經是咱們習以為常的畫面,而且不只有年輕人,連銀髮族都加入了這個「人手一機,滑!滑!滑!」的浪潮,Facebook、twitter、Plurk或微博早已席捲了每一個人。沒玩過的人,肯定很難理解,這些東西到底好玩在那兒?滑手機真有這麼大的爽度嗎?想像一下,如果你需要跟一百年前的人做介紹,該如何用最簡單的方法讓他們體會滑手機的箇中滋味呢?
・2014/02/14
比起其他原因,好比個性、共同嗜好、經濟等因素,「外表」或「聲音」確實為大多數人們掀起了愛情序幕。不過這只是個開端,腦神經科學家們發現,因視覺或聽覺刺激而引發的一連串腦神經網絡活化,才是愛的火花劈哩啪啦、一發不可收拾的真正原因。
・2014/02/14
「明天是農曆正月十五兼陽曆二月十四,情侶提燈籠,亮上加亮,雙重閃光。」Z編在情人節前一天說,語氣裡充滿各種複雜。在這樣百感交集的日子,不知道為什麼,常有一種莫名而淡淡的哀傷上身。或許,你可以用去死去死團的語氣問自己:有另一半的人過得比單身者快樂嗎?
・2014/02/12
專業記者大衛‧麥瑞尼 (David McRaney) 於「任何人都會有的思考盲點」部落格探討人們的認知偏見、捷思與邏輯謬誤,並以心理學研究佐證,竄起了熱烈迴響,於去年集結成書。
・2014/02/11
前有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斷送了西周的江山,後有吳三桂為陳圓圓衝冠一怒,斷送了闖王的江山,「紅顏禍水」的悲劇在我們的歷史中不停的上演。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性的喚起會扭曲人們對未來的感知,從而影響了人們的決策。
・2014/02/10
註冊Facebook的人都不想變得可悲又孤獨,但密歇根大學的心理學家伊桑•克羅斯(Ethan Kross)最近的新研究提出,Facebook正讓我們有這種感受。
・2014/02/09
科學研究總是乏味古板而又過於複雜?那不過是不值一提的刻板印象。其實科學很多時候比人們想像中更沒節操。從窺探床笫之歡到詢查私密幻想, 性學研究更是從來都不無聊。
・2014/02/07
科學社群發展科學知識的生產流程,其初衷是尊重每位科學研究者都有維持科學知識結構性誠篤(structural integrity)的自律意識,提出的研究結果都經得起再現研究的考驗。然而即使到今天,資料造假與抄襲等違反學術倫理的事件依然在許多科學領域不斷發生,而無法用具體倫理規範約束,卻會損害結構性誠篤的問題,是通過同行的專業審查才出版的研究成果,卻不能被其它研究者以相同或接近的方式重現(re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