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讀力書展
請贊助泛科學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科技大觀園
研之有物
讀力書展
科學生
文章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氣候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演化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核四公投】模擬器
【反萊豬公投】模擬器
【藻礁公投】模擬器
從打掃方式看出你是哪種人?
你是哪個系的寶可夢大師?
防疫小尖兵測驗!
你能得到搞笑諾貝爾獎嗎?
用陰謀論測你的陣營!
世界地球日知識大挑戰!
用陰謀論測陣營─外星人篇
【光棍節】你是哪種單身?
會考考題大挑戰!
精選特輯
所有特輯
性教育專區
COVID-19專區
童年崩壞!?
一切都是泛科學的陰謀
她是科學家
百工裡的科學人
SDGs
搞笑諾貝爾獎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人體解析
968 篇文章・ 2527 位粉絲
+追蹤
和人體生理有關的內容,包括:生理學、系統、器官
常用關鍵字
LDL-C
低密度膽固醇
低密度膽固醇過高
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症狀
壓力
微笑憂鬱
憂鬱情緒
憂鬱症
高功能憂鬱症
糖尿病
糖尿病飲食
糖尿病飲食管理
Prader-Willi syndrome
小胖威利症
普瑞德威利症候群
遺傳性疾病
幻聽
思覺失調
精神疾病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人體解析
careonline
・2022/06/21
低密度膽固醇過高加速動脈硬化,小心發生心肌梗塞!
心血管疾病可能在年輕時發生,低密度膽固醇LDL-C(壞膽固醇)越高,動脈硬化的速度就越快,危險則越早發生。若健檢時發現低密度膽固醇過高,千萬別掉以輕心!
LDL-C
低密度膽固醇
低密度膽固醇過高
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症狀
1
0
好書推薦
親子天下
・2022/06/19
你微笑時快樂嗎?抱抱自己躲在暗處的憂鬱——《你需要的是休息,而不是放棄》
在這個充滿壓力的現代社會中,壓力和憂鬱情緒如影隨形。當我們發現情緒不對勁時,可以怎麼調整呢?
壓力
微笑憂鬱
憂鬱情緒
憂鬱症
高功能憂鬱症
3
0
人體解析
careonline
・2022/06/16
糖尿病該怎麼吃?透過飲食管理,血糖穩定又能吃飽
糖尿病病友在飲食管理上最常遇到的就是「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吃什麼?」。醫師表示,若腎功能正常沒有特殊狀況時,飲食可不限種類,重點是份量。
糖尿病
糖尿病飲食
糖尿病飲食管理
1
0
人體解析
careonline
・2022/06/14
「小胖威利症」永遠吃不飽,應及早介入、全方位治療
俗稱「小胖威利症」的「普瑞德威利症候群」特徵為:杏仁眼、小嘴、小手、小腳、前額窄、身高矮,智能不足及語言問題。必須及早介入進行飲食管理、生長激素治療等。
Prader-Willi syndrome
小胖威利症
普瑞德威利症候群
遺傳性疾病
1
0
專欄
胡中行
・2022/06/13
「阿凡達療法」:改善幻聽的替身科技
全球影迷等待《阿凡達:水之道》上映的同時,有人正引頸期盼第二代「阿凡達療法」的臨床試驗結果。
幻聽
思覺失調
精神疾病
精神醫學
阿凡達
電影
3
2
人體解析
Ash
・2022/06/13
猴痘疫情多國爆發,專家表示「存在隱憂」
COVID-19 病毒帶來的疫情尚未平息,又有另外一種病毒悄悄爆發了,那就是天花的近親病毒——猴痘。
COVID-19
DNA病毒
RNA病毒
人畜共通傳染病
天花
猴痘
疫苗
6
1
人體解析
TingWei
・2022/06/12
大腦與微生物的熱線:腸腦軸線
大腦與微生物之間的關係,可能比想像中近!透過小鼠研究,科學家發現大腦中下視丘的神經元可以直接透過微生物代謝物的增減,增測到腸道的狀況。
大腦
微生物
腸腦軸線
腸道生物
1
0
專欄
胡中行
・2022/06/09
科學宅的戀愛契機:「同類交配」理論
科學宅的自閉特質,常讓人擔心他們是否會就此孤獨終老…
同理心
戀愛
泛自閉症障礙
理工宅
異性戀
科學報告
自閉症
3
2
人體解析
careonline
・2022/06/09
注意溫差變化,「心血管疾病」治療與日常保養
天冷時交感神經會亢奮,刺激血管收縮,原本已經狹窄的冠狀動脈血管若因此收縮,便容易產生心絞痛、心臟缺氧等症狀。除冬天外,清晨亦容易出現心肌梗塞、中風。
三高
動脈粥狀硬化
心導管治療
心肌梗塞
心血管疾病
1
0
人體解析
科學月刊
・2022/06/08
「Living with COVID-19」,臺灣準備好與病毒一起生活了嗎?
從剛開始對COVID-19的惶恐、無奈於變種株的產生,到現在Omicron出現,大家對待疫情的心態也變得不太一樣了:「living with COVID-19」,與病毒共存。
COVID-19
living with COVID-19
Omicron
SARS-CoV-2
1
3
文章導覽
上一頁
1
2
3
...
240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