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群體
2354 篇文章・ 229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3/04/02
研究顯示,當你購買的是健康食品時,漲價會明顯的降低銷量,但令人意外地,垃圾食品漲價後對銷量卻沒有太大影響,是什麼樣的心理歷程造成這種完全相反的結果呢?
・2013/03/27
這次要介紹的研究是在英國的一群學者嘗試透過情緒臉孔辨識的訓練來降低青少年的暴力行為,他們採用兩個不同的方法來進行情緒臉孔辨識的訓練:首先,讓實驗參與者看到模凌兩可的情緒臉,然後請他們用二分法判斷這張臉的情緒,透過給予實驗參與者的回饋來改變他們對於情緒臉孔的判斷。
・2013/03/25
艾西摩夫在他的基地系列與機器人系列小說當中, 不斷地探討機器人面對三大法則時所做的 「心理掙扎」。 保護人類、 服從命令、 保護自己, 是小說中所有正電子頭腦所必須遵守的 「法律」。 在那個想像的未來世界當中, 就是因為在這樣的保證與前提之下, 人類才敢接受機器人控制他的家電、 照顧他的小孩、 接管他的太空船與維生設備。 艾西摩夫唯一沒料到的是後來的發展: 真實世界的機器人, 最後並不是由正電子腦, 而是由程式碼在操控。
・2013/03/24
我們常常會看到新聞上一些人士為了自己錯誤的言語或行為向大眾道歉,他可能認為這樣能平息眾怒,讓彼此都好過一些。但真的是這樣嗎?在《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中有研究指出,原來我們常常會高估道歉所帶來的價值。
・2013/03/19
「我花錢買的手機真的屬於我嗎? 我有權修改我的手機嗎?」 這是美國消費者最近在爭取的權利。數位千禧年著作權法案 (DMCA) 當中的反規避條款 (anti-circumvention provision) 禁止消費者修改、解鎖自己的手機, 引發 電子先鋒基金會 (EFF) 及 Chilling Effects 等等消費者權益/人權團體的抗議。
・2013/03/18
活在當下這個快速變幻的世界,我們的大腦被迫不停地接受刺激並作出反應。然而,與cpu不同,我們的大腦對處理多任務並不在行。心理學試驗證實,金錢激勵同樣至關重要。預期中的「錢景」不僅能讓你潛意識裡把相關任務判斷為重要任務,更能令你的大腦運轉更快更高效。
・2013/03/14
有關於台灣公投的設計與門檻制度,由於近日的核四存廢話題持續被關注,相信各位都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本文旨在從全新的角度出發,以簡單的賽局理論探討如何設計一個不偏頗且最能反映民心的公投制度。有趣的是,與本文類似的結論已經有人從別種觀點的討論而得出了(雖然在不久後就遭到了質疑),但相對的,本文提出的結論將更具說服力,而且也對這種新制度的施行難易保持極高的彈性。
・2013/03/11
為什麼說服他人用社會規範 (social norms) 的訴求會比較有效呢? 學者 Katherine 和 Bonnie 實際做了一連串的實驗,解釋上述現象,也同時也發現了一些限制條件。
・2013/03/02
氣候變遷不限於一時一地,而是全球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在國際發聲上,台灣是否有足夠的機會?在國際參與上,台灣是否能做出超乎期待的貢獻?為此,我們特別採訪了長期關注氣候變遷議題、親身參與過許多國際重要會議的台大政治系助理教授林子倫,請他跟我們談談氣候變遷下台灣該如何透過科技實力與實踐切入國際議程。
・2013/03/01
在氣候變遷與災難議題上,台灣民間環境組織自發長期關注,累積足夠論述,進而對政府提出訴求、對民眾進行倡導。趙家緯是台大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的博士候選人,也是成立已10年以上的台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協會理事,不但長期關注國際氣候變遷與環境災難議題,也持續提出關鍵意見。在此次專題採訪中,他特別強調環境組織在科學證據的蒐集與理解上要更加強化,說服力也才會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