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萬物之理
935 篇文章・ 513 位粉絲
+追蹤
內容包含:古典物理、力學、量子力學、粒子、原子、分子(不具生物性)、化合物、高能物理、微中子、光學、熱力學
常用關鍵字
南北半球
水流
漩渦
科氏力
颱風
馬桶
能源多樣化
搞笑諾貝爾獎
物理獎
馬尾
水上飄
蜥蜴
悖論
電車難題
履帶車道
李世光
火箭
甘迺迪太空中心
相機
量子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長評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時間篩選:2014年
重設
專欄
李 卓然
・2014/12/04
順時鐘逆時鐘?南北半球的馬桶水流真的不一樣?
我們的生活為什麼會跟科氏力有分不開的關係正是因為我們活在地球上,地球以一天一圈的速率不停地旋轉著,我們不會覺得自己頭昏眼花而且走路都能直直走,一則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在這個第一人稱的觀察者視角裡生活另一則是因為我們的活動都是在非常小的範圍內,不足以被科氏力影響。
南北半球
水流
漩渦
科氏力
颱風
馬桶
0
0
萬物之理
翁 昌黎
・2014/11/25
公設化集合論的奧秘 (1) —純粹理念世界的萬有理論
數學是科學的基礎,現代數學的絕大部分都可以所謂的ZF集合論中推導出來。公設化集合論只允許兩個未定義概念,一個是集合,另一個是成員,用符號∈來表達。集合論中的所有事物都是集合,意思是在集合的宇宙中除了集合之外沒有其他東西。
0
0
數學妙用
昱夫
・2014/11/25
永續的數學不一樣,把「科技」放到分母
永續的數學,不一樣。在1968年Paul Ehrlich的暢銷書《人口炸彈》(The population bomb)中,將人口成長帶來的影響,簡化成ㄧ條簡單的數學式:影響(impact)=人口(population)×富裕(affluence)×科技(technology);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推動永續發展的先鋒Ray Anderson問道:對於環境與社會,「科技」,是否可以從分子移到分母,使其發展有助於改善環境,而非增加環境的負擔?
能源多樣化
0
0
數學妙用
活躍星系核
・2014/11/20
別被自己的眼睛騙了!-神奇的幾何學
「星狀化」是廣為人知用以處理多面體的操作方式,早在約翰內斯・克卜勒定義「星狀化」的一個世紀前,帕西奧利及達文西在《神聖比例》一書中便描述了另一個操作的方式,稱之為「立面化」。這兩種操作方式有許多共通之處,卻也有很多相異之處,引領出許多饒富興味的藝術性結構。
0
0
專欄
吳京
・2014/11/17
可愛馬尾的物理方程式-2012年搞笑諾貝爾物理獎
史丹弗大學的Joseph B. Keller教授,把馬尾的搖擺視做物理學及工程學上常見的單擺問題,進而做了一堆數學公式推導。他發現當上下運動頻率之半整數倍接近「馬尾單擺」的自然頻率時,方程式的解就會變得不穩定,於是乎馬尾辮子只能雀躍地左右擺而不是上下晃。
搞笑諾貝爾獎
物理獎
馬尾
0
0
動物世界
吳京
・2014/11/04
月球上的輕功水上飄–2013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
而在大自然中,講到水上飄,直覺想到的是水黽,然水黽僅藉著表面張力安安穩穩地踩在水面上,速度不快,只配類比日本忍術水蜘蛛之流的小把戲,不足以形容中華武學博大精深的輕功。真正能點水奔馳的動物,首推中南美洲的蛇怪蜥蜴(Basilisk lizard),義大利的研究人員從蛇怪蜥蜴的身體構造研究人類在水上行走的方法,研究論文獲得2013年搞笑諾貝爾物理獎。
搞笑諾貝爾獎
水上飄
蜥蜴
0
0
萬物之理
活躍星系核
・2014/10/27
駁〈舉世爭議的「電車難題」是戲弄人的詭辯〉
泛科學早前刊登了一篇文章《舉世爭議的「電車難題」是戲弄人的詭辯》,當中的觀點引來無數爭論。該文作者(于飛)認為「電車難題」是一個「假道德兩難」,並提出了他的解答。本文目的在於指出于飛的解答不成立。
悖論
電車難題
0
0
地球脈動
雷漢欣
・2014/10/24
【極光片語】為火箭升空鋪路——If you cannot fight it, join it
臺大應力所的李世光老師收藏了許多富有科學故事的小玩意兒,其中有兩顆小石頭,來自美國佛羅李達甘迺迪太空中心的履帶車道,這兩顆石頭裡有著一連串精彩的研發故事。
履帶車道
李世光
火箭
甘迺迪太空中心
0
0
泛科授權 1.0
吳京
・2014/10/20
量子照相機-量子物理開啟了影像記錄的新世代
所謂的「看」或認何一種影像記錄,其實就是以感測器(眼睛、底片或CCD等)去補捉經過「東西」折射或反射後的「光」子。這種「看」的概念,理應牢不可破,但現在面臨到挑戰,一群在維也納從事量子光學研究的科學家利用量子物理的特性設計出一個實驗,讓他們可以透過一道未經過物體的光,拍攝到該物體的影像。
相機
量子
量子糾纏
0
0
專欄
吳京
・2014/10/15
2014搞笑諾貝爾物理獎—香蕉皮的摩擦係數
踩到香蕉皮滑倒是許多電影和戲劇中百用不膩的梗,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真的有此經驗就不得而知了。至少就筆者印象所及,自己還沒有因為踩到香蕉皮而滑倒過(話說,人不要太鐵齒啊......)。不過來自日本北里大學的研究團隊裡,一定有人對此有慘痛而深切的體驗,否則他們怎麼會如此認真的研究「香蕉皮有多滑」這個課題,還獲得了2014年搞笑諾貝爾獎物理獎的殊榮。
搞笑諾貝爾獎
摩擦
滑
香蕉皮
0
0
上一頁
1
2
3
4
...
8
下一頁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