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之理
1226 篇文章・ 1137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11/20
英國的海岸線有多長?這個由波蘭裔數學家曼德博在1967年的論文中所提出,乍看之下應該去問地理學家的簡單問題,不但有個出人意表的答案,還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數學分支──碎形,它將應用在各種不同領域,挖掘出複雜表象下的共同型態。
・2015/11/19
當198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由李遠哲與另兩位學者共同獲獎時,對國人而言,實具有特殊的意義。他雖非第一位榮獲諾貝爾獎的華人,但卻是得獎者之中第一位在台灣土生土長,一路念完碩士才出國深造的道地台灣人。
・2015/11/19
「某個程度上,正常思考就是一種對現狀的順從。人們總是想傳達患有精神疾病者煎熬受苦的意象,但其實並沒有那麼單純,我認為精神疾病或瘋狂也可以是一種超脫。」
・2015/11/17
出生於 1790 年 11 月 17 日的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August F. Möbius)除了在數學方面有所貢獻,他還是位天文學家。不過,他的名字之所以仍為世人熟知,卻是因為他在年近七十時的一項偶然發現:莫比烏斯環。
・2015/11/14
我們都知道黑黝黝的石墨與晶瑩剔透的鑽石其實都是由碳元素所構成,差別只在於結構不同。石墨中的碳原子是像蜂巢狀那樣六角形排列的平面結構,鑽石內部的碳原子是結構緊密的正四面體。長久以來,科學家相信單一碳元素形成的結構就這兩種,然而,1985年11月14日,科學期刊《自然》上的一篇論文卻推翻了這看法。
・2015/11/12
粒子物理學接下來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這個標準理論就是自然界的終極理論嗎?」有很多理論上的推敲,以及實驗上暗物質、暗能量和微中子質量的發現,告訴我們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
・2015/11/12
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這個看似沒那麼困難的問題,竟然難倒了很多物理大師,包括達文西、牛頓、克勞修斯、赫歇爾等人。他們都曾對此自然現象提出解釋,有的說是空氣中的塵埃反射陽光所造成,有人則認為是陽光經過水氣形成的干涉。然而越是乾淨的大氣或越是乾爽的天氣,天空看起來越藍,可見與塵埃與水氣無關。結果這個問題一直到十九世紀末才由英國物理學家瑞利男爵解決。
・2015/11/11
電影裡的主角為了拯救世界或是扭轉自己的人生,穿越時空回到過去,在那關鍵時刻出手干預,果然使歷史偏離原來的軌跡,走向不同的結局。不過在這些電影中其中始終有個說不通的問題,那就是違背因果關係。沒關係,有個理論可以解決這個矛盾,那就是由理論物理學家艾弗雷特三世提出的量子力學理論──多重世界。
・2015/11/07
出生於波蘭的居禮夫人是法國第一位女性教授,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科學家,而且是首位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人;而兩次獎項分屬物理與化學不同學科,她更是史上唯一。雖然她擁有如此多項榮耀,然而她所留下來的許多相片卻都未見愉悅滿足的笑容,反而多是嚴肅專注的凝重表情。或許這多少反映了她命運多舛的一生。
・2015/11/06
於1660年創立的英國皇家學會,在成立之後一直人才濟濟,許多知名的科學家都在此發表重要的發現或發明。初期的虎克、哈雷、牛頓等人互動頻繁,留下許多有趣的軼事,更因諸多膾炙人口的貢獻而流芳萬世。然其中有些貢獻其實都與另一位院士息息相關,只是在他們的熠熠星光遮掩之下,如今世人多已不識這位不世出的天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