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文明足跡
914 篇文章・ 435 位粉絲
+追蹤
常用關鍵字
2019
AI 人工智慧
Science
丹尼索瓦人
伊波拉病毒
囊狀纖維化
年度科學突破
新視野號
營養不良
生物滅絕
真核生物
量子電腦
隕石
黑洞
大規模災難
自私
逃難
地球村
媒體使用協議
感官超載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長評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時間篩選:2019年
重設
太空天文
吼猴
・2019/12/31
2019《Science》年度十大科學大事
2019 年抵達尾聲,每每閱覽無數科學技術的突破與新研究的產生,都讓我們更了解這個世界一些,也使我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變化。在迎接 2020 之際,照慣例讓我們一起看看《Science》為今年選出的科學年度大事有哪些?而究竟今年最重大的科學突破是什麼呢?
2019
AI 人工智慧
Science
丹尼索瓦人
伊波拉病毒
囊狀纖維化
年度科學突破
新視野號
營養不良
生物滅絕
真核生物
量子電腦
隕石
黑洞
0
0
文明足跡
貓心——龔佑霖
・2019/12/30
大難來了各自逃?大規模意外事故中,哪些因素讓人們較容易互助逃生?
為什麼有些人在災難時會協助逃生,有些人卻自私自利呢?一篇關於大規模災難的訪談研究,或許可以對這件事情窺知一二。
大規模災難
自私
逃難
0
0
好書搶先看
活躍星系核
・2019/12/29
在充滿智慧型手機的世界,你的感官超載了嗎?——《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7》
我們隨時都能被通知,也隨時都能知道世界各地發生了哪些事情,彷彿我們總在事發現場附近,只不過我們無法真正參與其中。因為,在距離我們最近的周遭環境裡,通常不會有像媒體所示那樣吸睛的事情發生。然而,在資訊超載的情況下,我們根本難以過濾每天湧向我們的大量資訊。
地球村
媒體使用協議
感官超載
手機齋戒
數位排毒
注意力
社群媒體
網絡化
網路
資訊
資訊超載
電子時代
0
0
內容分類
活躍星系核
・2019/12/28
接地氣與媒體真相的距離,民粹為何在社群媒體大受歡迎?——《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7》
民粹主義者多半會將自己描述成接地氣、誠實、值得信賴的人。他們常將複雜的議題簡化,實際上他們不關心「事實」,只說民眾愛聽的話語,強化人民對於一些事情既有的恐懼,同時為這種恐懼找罪魁禍首。如果你跟一個民粹主義者談到氣候變遷,他會非常高興。因為討論氣候變遷是由於自然因素或人為因素所造成,將會為他提供贏得選民支持所需的一切。
twitter
事實
人民
媒體
情緒
挑釁
權力
民粹
民粹主義
氣候變遷
謊言
0
0
人體解析
活躍星系核
・2019/12/25
現實總是不如想像那麼美好,虛擬畫面投射在現實世界可能還需要更多技術突破——《VR萬物論》
「或許不是絕對不可能,但是在現今可選擇的世界裡,是完全無法想像的。」多年來,由於大家認為虛擬的東西可以隨意投射在現實世界的半空中,我們因此浪費了大量的資金。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操縱一個異常強大的人造重力場,讓它和光子互動,在房間裡把它們精確地折射,而且又不會撕裂旁觀者的肉體。
VR
光子
光學物件
光學表面
全像圖
大腦
投射
折射
繞射
虛擬
視網膜
頭戴裝置
0
0
文明足跡
Suzuki
・2019/12/24
您的108課綱已上線!面對新考題,沒那麼簡單、也沒那麼困難——大考中心主任張茂桂專訪
108新課綱的上路,不論對老師、學生都是一項挑戰,由於各科非選題的增加,以往依賴死記硬背、僅僅記下課本重點的方式可能不再管用!就讓大考中心來為我們揭密,新式考題究竟在考什麼,新增考題「混合題型」又是什麼模樣,我們該如何與之應對呢?
108課綱
多元閱讀
大考中心
情境化
混合題型
跨領域
非選題
0
0
好書搶先看
活躍星系核
・2019/12/24
睜開眼,看見的是「真實」還是「幻象」?關於 VR 的道德議題——《VR萬物論》
真實與幻象的界線在哪裡,而我們所看到的畫面是真實還是幻象?現在,我們已經了解假新聞肆虐對社會所造成的傷害。虛假元素的氾濫不僅危險,也可能導致權力濫用到瘋狂的境界。那發展中的 VR 技術有哪些我們應該留意的道德議題呢?
Google Glass
VR
影像直通
真實
虛幻
虛擬實境
頭戴裝置
0
0
社會群體
法律白話文運動
・2019/12/23
看影集學犯罪與辦案的「CSI 效應」真的存在嗎?
美國的《CSI犯罪現場》固然精彩,延伸而出的CSI效應卻讓鑑識人員感到萬般無奈。原來在蒐證與審判的過程中,鑑識人員發現嫌疑人可能因此學會犯罪手法、陪審員可能因此要求更多鑑識證據。難道這些人都是因為看了影集而開始有模學樣嗎?其實並不完全是如此,大家還是知道這是虛構故事啦。
CSI效應
CSI犯罪現場
鑑識科學
陪審團
1
0
地球脈動
活躍星系核
・2019/12/21
好山好水好宇宙,臺灣展望宇宙之眼: 鹿林天文臺——《蔚為奇談!宇宙人的天文百科》
鹿林天文臺是臺灣最重要的光學天文基地,兼具研究與教育功能,基地內設置了數座小型可見光望遠鏡。然而,除了硬體設備之外,鹿林天文臺還能善用地理優勢進行觀測。在臺灣近百年的天文發展史上,鹿林天文臺就締造了多項紀錄,包括首度發現小行星、首度發現超新星、首度發現彗星、首度發現近地小行星及首度進行小行星命名。
天文觀測
太空望遠鏡
宇宙
望遠鏡
臺灣
鹿林
鹿林天文臺
0
0
太空天文
活躍星系核
・2019/12/20
星星電力公司:觀察恆星的核融合反應,了解恆星的生老病死——《蔚為奇談!宇宙人的天文百科》
恆星之所以取名為恆星,是因為古時人們相信恆星永恆不變,象徵著完美與無限。然而事實上並沒有什麼東西是永恆不變與完美的,恆星也如同人一般有著生老病死,只是恆星的一生可能橫跨數百萬到數百億年,遠多於你我的壽命,更長於人類的文明。而星團裡的星星,每顆都有不同的質量,但卻在相近的時間一起誕生,而不同質量的星星有著不同的演化過程和壽命。
三氦過程
中子星
主序星
低質量恆星
大質量恆星
太陽
恆星
極低質量恆星
白矮星
碳氮氧融合循環
行星狀星雲
赫羅圖
超巨星
超新星
黑洞
0
0
1
2
...
28
下一頁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