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8/02/02
前科學生涯 (Science Careers) 雜誌編輯吉姆・奧斯丁(Jim Austin) 寫過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鼓勵科學家轉行寫作。他說,科學家已經具備了閱讀和理解科學文獻的能力,至於寫作嘛,大家都多少會一點。全職作家不僅工作時間自由,又能兼顧生活與家庭,還不受地域限制,多好!聽起來不靠譜——你的直覺沒錯。
・2018/01/25
華爾街諺語:「行情總是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憧憬中成熟,在充滿希望中毀滅。」其中有哪些預期心理和動能效應影響?本文專訪中研院統計所的何淮中研究員。
・2018/01/24
屢敗屢戰地做著同一個實驗,然而實驗中起眼或者不起眼的變量和參數實在太多。你開始懷疑一切,開始每次改變小小的一點條件。然後,突然有一天,你竟然奇蹟般地把煎熬了很久的實驗做出來了!你開始歸納總結,你試圖還原一切細節,然後,你很可能會把你成功的經驗歸結於那天你穿了某件「幸運衣服」,戴了某個「幸運飾品」,或者實驗前做了某個不同尋常的小動作······ 從此,為了避免再次經歷這樣的煎熬(雖然你心裡知道其實這是不可避免的),你會在每次重要的實驗前試圖再次穿上那件「幸運衣服」,戴上那個「幸運飾品」,偷偷地重複做某個奇怪的小動作······恭喜,作為一個科學家,你開始迷信了。自然科學的每一個領域,或多或少都被類似的科學小迷信給侵入了。有一些小迷信,如費米的木桌子、種晶用貓鬍鬚,看起來雖然荒誕,但其實有它背後的科學原理;而另一些小迷信,則似乎毫無根據。以嚴謹客觀為標識的現代科學,以理性邏輯縝密而著稱的科學家,為什麼有時候也會沉迷於熱衷於這些在外人看來無法理喻的小迷信呢?
・2018/01/08
「職業過勞」(burnout,或職業倦怠)正嚴重地影響著科學研究社群,也是急需大家關心的議題。從事研究與學術活動所引發的壓力,無情且時刻地籠罩在科學家身上,持續累積的壓力所導致的過勞或倦怠,會造成焦慮,恐懼,低自尊以及憂鬱等心力交瘁綜合症。
・2018/01/07
無論是孕婦和老人搭公車遇到的玩命關頭,或是氣喘兒遇到的 PM2.5 空污問題,都能用「硬體感測」結合「公開資料」找出對策。
・2018/01/04
2017 年中研院開放日,物理所的「量子電子元件實驗室」的參觀行程,引導大小朋友了解量子位元是什麼、如何實驗量子電子元件晶片。還實際參觀了「稀釋冷凍機」裝載「超導量子位元晶片」的儀器設備。
・2017/12/27
賞心悅目的藝術、每天使用的電腦,竟然都源於數學?中研院數學所的李國偉兼任研究員,分享數學如何藏身於我們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