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7/08/15
繩力女孩們翻轉了我對運動選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印象,拔河絕對不只靠蠻力,她們除了用「志氣」稱霸世界,更用「知識的力量」成為「繩力女超人」!
・2017/08/13
當你碰到與你從小志願與夢想截然不同的道路時,你會怎麼想?你又會怎麼做呢?你會覺得之前的努力很可惜不應該浪費嗎?來看看其他人怎麼想的吧!有時候另一條路不是要你成為另一種人,而是走向一條更適合自己的路而已!
・2017/08/09
聽過史特拉迪瓦里琴(Stradivarius)或瓜奈里琴(Guaneri Del Gesùs)嗎?史特拉迪瓦里琴和瓜奈里琴分別是在17-18世紀由義大利的史特拉迪瓦里家族和瓜奈里家族所製造出來的弦樂器。這些樂器被視為是弦樂器之最,由於作工精良並出自大師之手,再加上一直以來音樂界普遍相信這些樂器的表現出眾、無琴能敵,所以它們大多價格不菲,最昂貴的前幾名的拍賣價甚至高達幾百萬美金。不過聽眾或演奏者真的聽得出名琴和現代琴的不同嗎?
・2017/08/08
從去年(2016)的美國總統大選之後,美國社會開始強烈關注「假新聞」這項議題。不過台灣的大家似乎更早就遭受假新聞的荼毒,算是走在世界潮流的前沿吧?(該覺得驕傲嗎這…...)不過,大家在什麼情況下會去執行「事實查核」(fact checking)呢?應該是在對新聞內容感到有所懷疑的時候吧。但是啊,研究發現,當我們知道有其他人也在讀這些可疑的新聞時,進行事實查核的可能性就會降低。
・2017/08/07
如果我問:「死可怕嗎?」你的第一個反應是:「可怕,因為死亡都要受或長或短、或多或少的痛苦。」那麼你可能並不怕死,你只是怕痛、怕苦而已。假定我再問:「如果你是在無意識中死去,死前沒有受任何痛苦呢?那麼你還認為死可怕嗎?」,我們有理由怕死本身嗎?
・2017/08/07
社會學家要到處跑、進入不同場域去了解社會?還是關在自己的研究室裡面埋首研究?黃敏雄覺得重要的是去提出一個自己覺得重要、有意義的研究問題,然後透過大量具代表性的資料去回應及呈現這樣的問題。提出一個不是只有自己關心的議題,是社會有興趣、想要知道的!像是透過研究數據,平均來看偏鄉或城市雖有顯著的差異,可是在都市或介於兩者之間中間地帶的城鎮,有更多學習低落的學生存在。
・2017/08/07
常常搭高鐵的讀者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研究過票價表呢?你有沒有發現,「彰化→左營」的票價原本是 670 元,但「彰化→嘉義 250 元」加上「嘉義→左營 410 元」卻是 660 元,分開買居然可以省 10 元!?是不是一直把票分段買,就可以越來越便宜呢?這次就讓我們從高鐵分段買票會不會比較便宜的問題,來培養數感吧!
・2017/08/04
牛頓理論的根據是單一客觀的現實。空間和時間形成一個固定架構,世上的活動就在那個舞台上展開。相對論反駁了那種觀點,它主張不是只有一齣表演--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經歷的事實各不相同,端看每個人所處的地方和行動而定。
・2017/08/04
牛頓之所以辛勤地投入物理學、神學和煉金術的研究,其實可以用一個共同的目標一言以蔽之:為了探究世界的真相。稍微思考一下牛頓的辛勤探索其實很有趣—不是因為那些探索證明是對的,也不是因為那些探索證明牛頓有時候很瘋狂,而是因為它們突顯出科學探索最後究竟是成果豐碩、還是徒勞無功,往往只是一線之隔。
・2017/08/03
「需要父親」是心理需求,單純生理父親或物質父親是不夠的,父親在兒童期是認可孩子、提供與母親不同刺激、權威指引,到了青少年期,孩子從家庭轉入社會,「父親榜樣」絕對是重要的發展引導,「父性心理原則」也是重要的內在概念,他要知道自己是誰的孩子,才能站在父親的肩膀上建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