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9/11/11
如果我們考察台灣「嬰靈」的歷史,會發現這段歷史其實非常短暫,但為什麼大家都對此深信不疑?還有,嬰靈信仰能進入台灣,除了《優生保健法》引起的焦慮以外,跟台灣社會風氣有沒有什麼關係?
・2019/11/11
學者們除了以製成木乃伊的環境為木乃伊進行分類之外,亦有學者推薦以木乃伊背後的製作原因,作為分類及研究方法。此種分類法依人們干預屍體軟組織腐化的程度作為基礎,可以分成人造木乃伊、自然木乃伊與自然加強木乃伊三個類別。此篇文章介紹古埃及人造木乃伊的製成。
・2019/11/07
當我們在日常中輕鬆閒聊時,難免會講一些垃圾話,諸如放屁、鬼扯、練肖話,這些敘述看起來好像一樣,但你知道它們其實有著本質上些微的差異嗎?隨著時代演進,學者發現所謂的「屁話」在生活中愈加頻繁地出現,於是便有了試圖釐清、解釋這一切的「放屁理論」,希望在這個充斥著屁話的環境下,我們能明辨真相,避免受屁話蠱惑。
・2019/11/06
「我們並非生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西蒙.波娃的經典名言,讓人們認知到,女性成長過程對其社會角色塑造有著至關的重要性,並是如何扮演男性主觀視角中的「他者」。時至今日,不可否認我們的生活周遭已經有相當程度的性別平等落實,但依舊有國家和地區對女性抱持著厭惡與歧視,《第二性》作為探討女性的哲學經典,至今仍保有潛在的力量,能教人深思並帶給我們不同的觀點。
・2019/11/06
儘管女性在人類中佔了約莫一半的比例,但其實我們潛意識中並沒有把這個族群放在一個同等階級的位子—相較於男性。從《一次讀懂哲學經典》中我們可以看到,西蒙.波娃的《第二性》是如何試圖解析女性這個群體,了解階級差異的起因,以及生物學上悄悄散發對女性的權力限制。作為女生比較吃虧嗎?那些敘述女性的弱勢、被動,會不會只是利於男性優勢的詮釋呢?
・2019/11/01
聽到「科技大國」,我們的直覺反應常常都是西方傳統強權,像是美國、英國、德國等等,但你知道我們的鄰居日本其實早早發下宏願,並且近年來在諾貝爾獎上多有斬獲嗎?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日本是如何在科學領域悄悄崛起,有什麼八卦秘訣,又面臨了什麼難關吧!
・2019/10/26
比起懦弱的父母試圖避免日常衝突和管教,適度的社會化對兒童最後形成的個性更有幫助。管教時掌握好一些原則,也能讓管教事半功倍。
・2019/10/25
生活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是一種小社會。孩子從小就在面對社會,父母的角色給予適當的管教,讓他們學習如何面對問題,才可能在未來充滿挑戰艱困的社會裡有能力去面對。 然而,現代父母很怕兩個經常並列的詞:管教與懲罰。要如何拿捏、除了懲罰還有其他的管教方式?看看史金納怎麼做。
・2019/10/25
10 月 12 日「哥倫布日」是美國的國定節日,這天的紀念對象是探險家克里斯多福.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哥倫布無疑是一位歷史名人,連台灣科技部的年輕學者養成計畫,也有以他命名的「 哥倫布計畫」。卻有不少現代人認為哥倫布啟發的歐洲殖民潮,帶來奴役、剝削、萬般罪孽,簡直是美洲第一罪人(台灣的哥倫布計畫也收到過這類抗議)。然而,歷史上那位想瘋了希望出名、發大財的哥倫布,與這些現代的爭議十分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