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9/03/19
本文以淺顯的方式介紹貝式定理的邏輯和計算方法,不僅期望讀者在學貝氏定理時確實理解那些複雜公式的由來,也希望讀者將貝式定理的邏輯思維運用到日常生活之中。要學會貝氏定理才能避免「基率謬誤」,正確地用新事件的資訊來更新我們原所信仰的先驗機率。
・2019/03/06
許多人會說自己沒有「數學腦」,但其實就算是數學家,也是用各式各樣不同的方式思考的。思考數學的方法不止一種,沒有哪一種是「正確」的,這雖然可能會造成溝通上的障礙:例如如果你是用視覺圖像思考的人,就很難與用方程思考的人溝通。但它同時也有好處,這表示當你在數學上卡關的時候,或許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世界就不一樣了。 以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橢圓形為例,光是思考它的方式就有很多種(哈哈想不到吧,bazinga!)。以下就介紹幾種不同的方法,來看看不同類型思考方式的數學家,會有哪些不一樣的視角吧。
・2019/02/15
本書的主旨是講如何更幸運,範圍非常廣泛,從工作、愛情、到育兒等,想看看專家怎麼把機率與幸運做結合,就翻翻這本書吧!
・2018/12/28
Bridges 建立了許多橋梁,讓數學與其他領域有著趣味與深刻的鍵結;每位參與的人都是一座橋,回去各自的國家以後成了一座又一座的橋,把數學的美感與樂趣推廣到世界各地。 台灣的數學藝術其實不輸外國,我也不禁尋思台灣未來是否有可能舉辦Bridges研討會?或許未來哪一年,台灣也能夠辦這樣的大型活動。因為結合數學與藝術的超能力,就來自人類無垠的想像力!
・2018/12/27
Bridges 從 1998 年開始舉辦,是個一年一度以數學為主的大型全球聚會,結合藝術、音樂、建築、教育與文化,是國際間知名的跨領域會議。2018 的 Bridges 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科技博物館 (Tekniska Museet) 展開,會議從 7/25 至 7/29 共為期五天,包含最後一天的郊遊日。Bridges 從 2001 年開始每年舉辦數學藝術展覽,是全球最大的盛會,今年總共展示了一百多件來自全球的作品,其中台灣有四位數學藝術家前去參展。
・2018/12/26
今 (2018) 年夏天我前往瑞典參加 Bridges 2018 全球數學藝術展覽與會議,抵達科技博物館 (Tekniska Museet) 時發現令人驚艷的「數學花園」(The Mathematical Garden),是個融合數感、美感、身體感於一體的北歐數學遊樂場,2017 年 9 月開幕的數學花園是動物園島 (Djurgården) 博物館園區的最新景點。
・2018/10/19
對一般大眾而言,數學給人的印象常是生硬且有距離感,而認識數學的場所幾乎都是在重複著計算與考試的教室,絲毫無法激起任何的想像力或熱情。讓人不禁想問:是否有遠離教室;真正親近、探索數學的地方呢?其實臺北有就個特別的空間── EnterSpace 咖啡廳,結合了密室、謎題、咖啡、數學、藝術等多重元素的奇妙場域。
・2018/10/10
在有時鐘之前,我們對時間的感覺像液體、像水銀,或覺得它易變無常。前牛頓學家(Pre-Newtonians)並不假定時間舉世皆然、是一種可以完全信任或不會變動的事物。時間最為人所知的特性就是相對性──這裡用的是心理學定義,因為我不想跟一九○五年出現的另一種新定義搞混。時間旅行在不同人的身上會有不同步調。
・2018/10/10
「近來,蛀孔物理學的再興起所導致的現象有些著實令人不安,」紐西蘭數學家、宇宙學家麥特.維瑟(Matt Visser),在一九九四年於《核子物理B》(Nuclear Physics B)期刊(即《核子物理》[Nuclear Physics]的分支,專門刊登「理論性、現象學並且是實驗性的高能物理、量子力場理論和統計系統」等論文。)所謂蛀孔物理的「再興起」明顯已發展完備,儘管在過去,這些假設穿越時空的隧道也依舊是假設(其實現在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