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陳 慈忻
55 篇文章・ 0 位粉絲
+追蹤
在丹麥的博士生,專長是用機器學習探索人類生活空間,正在研究都市環境變遷與人類健康的關係。曾擔任防災科普小組編輯、社會創新電子報主編。
常用關鍵字
Aedes aegypti
Aedes albopictus
dengue
傳染病
埃及斑蚊
氣候變遷
登革熱
白線斑蚊
網路拓樸
寒害
生物多樣性
生物種原庫
黑潮
base temperature
微氣候
環境因子
H7N9
災難醫學
禽流感
災區傳染病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時間篩選:6月
重設
活得科學
陳 慈忻
・2014/06/19
當寒暑成災(三):常通勤增蚊害?
氣候變遷的加劇同時,也推動傳染病的擴張和轉變,究竟推動傳染病空間擴散的機制為何?未來在空間分布上又呈現什麼趨勢?是世界各國面對傳染病風險管理的挑戰。台大地理系溫在弘教授是計量科學的專家,也致力於傳染疾病的空間流行病學研究,本專題以「如何驗證通勤與登革熱傳播關係」為題,看看溫在弘如何藉由一篇精彩的學術研究解答這個問題。
Aedes aegypti
Aedes albopictus
dengue
傳染病
埃及斑蚊
氣候變遷
登革熱
白線斑蚊
網路拓樸
0
0
環境生態
陳 慈忻
・2014/06/19
當寒暑成災(二):減溫差救漁獲?
嚴寒也常造成我國漁業的重大損失,尤其是養殖漁業,如虱目魚等。身為澎湖子弟的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鄭明修博士,對漁業與海洋懷有濃厚的情感,他除了介紹漁民如何防範寒害,如搭棚、鑿「越冬溝」,更從漁業永續發展的角度,提出促進海洋保育的防災治本之道。
寒害
氣候變遷
生物多樣性
生物種原庫
黑潮
0
0
植物王國
陳 慈忻
・2014/06/19
當寒暑成災(一):微氣候護農糧?
中國文化大學依傍在大屯山群間,陳守泓教授坐在研究室,窗外就是紗帽山、七星山和大屯山,儘管如此,作為地理系新進老師的他並不清閒,每個星期要教授集水區分析、地理資訊系統應用、航測概論、環境永續發展、氣候學、土壤學等課程,他開玩笑的說,有點懷念以前在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當助理研究員的日子,那時他專心一意的研究「作物生長環境要素」。從陳守泓的談吐與課表,散發著自然地理的魅力,本專題邀請陳守泓暢談氣象因素對農作物生長影響。
base temperature
微氣候
環境因子
0
0
醫療健康
陳 慈忻
・2014/06/10
災難醫學(五):氣候變遷下的防疫問題
自1961年後,台北市由一年最低溫超過25℃的天數為35天,至今已經超過100天,坐在冷氣房,妳可能感受不到暖化的影響,但是對疾病傳播而言,就不是個容易解決的問題了。氣候變遷之下,究竟公衛體系與全民共同防疫之時,面臨到哪些新的挑戰?我們又可以怎麼媒合科技發展與現實課題?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金傳春教授指出,因地制宜的策略與公衛體質的改良,是長期因應氣候變遷的防疫關鍵。
H7N9
傳染病
災難醫學
禽流感
0
0
醫療健康
陳 慈忻
・2014/06/10
災難醫學(四):災區的常見傳染病及其防治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及東亞颱風必經路徑的交叉位置,地震是台灣的常客。不過以氣象事件釀成的災害來看,除了地殼或大氣的運動本身的威力,也不可忽略災後傳染病爆發的風險。金傳春教授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流行病學博士,目前除了任教於台大公衛學院外,也長期參與第一線防疫工作,甚至架設「防疫先鋒」網站(http://www.eid.url.tw/)參與防疫實務,本專題將由金傳春老師說明災區「為何」以及「如何」防疫。
傳染病
災區傳染病
災難醫學
炭疽病
肺結核
防疫
0
0
來自台灣
陳 慈忻
・2013/06/04
馬槽溪之險
風光明媚的景點總是國人休閒遊憩的最佳去處,如果能在美麗的山水風光中放鬆心情,悠哉地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享受溫泉之樂,是再好不過了。然而,享受美景與泡湯之樂的同時,過度人為開發的後果正蠢蠢欲動,鬆動地質所造成的土石流是最具警告意味的逆襲。
國家公園
土石流
土石流潛勢溪流
地滑
地質
地質安全
塊體運動
山崩
馬槽溪
0
0
地球脈動
陳 慈忻
・2013/06/02
強震觸發千里之外的強震?
2008年汶川地震仍記憶猶新,中國大陸四川地區地震再起,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發生芮氏規模7.0的蘆山地震,到4月24日的期間共發生了4,228次的餘震。我們對於大地震後的餘震並不陌生,但你想過「兩個在相鄰時間、距離幾千公里的地震有可能是因果關係」嗎?
地滾波
地震
強震觸發
汶川地震
雷利波
靜態應力
0
0
來自台灣
陳 慈忻
・2013/06/01
解開餘震之謎
2013年5月16日上午7點46分高雄市桃源區才剛發生規模4.3的地震,鄰近區域又在上午8點19分發生規模3.6的地震,人們可以預期地震過後可能發生餘震,不過關於餘震,可能還有一些你沒想過的事情。
ScS
動態應力
四川大地震
地震
實體波
表面波
觸發地震
靜態應力
餘震
0
0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