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們不講鼠鼠,我們來看看考察一下年獸傳說背後的真相!
不過年獸的傳說大家都知道,而且大家都很熟悉,不過你知道除了年獸之外,還有另一種「夕獸」嗎?
牠做的事情和年獸相當類似,不過這則傳說大家可能就陌生了。
夕獸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種怪獸叫「夕」,每年的年關都要出來傷人,連保護老百姓的灶王爺也沒轍。
於是有一年,灶王爺請來了一位叫作「年」的神童,他法力高強,用紅綢和燒得劈啪作響的竹竿消滅了夕獸。而這天正好是農曆最後一天,百姓為了感謝和紀念神童,就把這天叫「除夕」,新年第一天叫「過年」。
同時,神童手中的紅綢和爆竹,就逐漸演變成了現今的紅對聯、紅鞭炮。

看到這裡讀者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何年獸和夕獸的故事互相衝突?其實有個特別的原因:因為年獸與夕獸是相當晚近才出現的傳說。
實際上,古籍當中從未有過關於年獸或夕獸的記載。
文獻中不存在的年獸與夕獸傳說
翻閱古代文獻,沒有任何與「年獸」或「夕獸」相關的紀錄。年獸和夕獸,應該是從「過年」和「除夕」這兩個詞彙衍生而來的產物。
而「年」在甲骨文裡是「上禾下人」的組合字,是人揹著穀物的意思,最終衍伸成為「穀物成熟的週期」;「夕」是指夜晚,而「除」一字則起源於一個驅邪的節日「大儺」。

大儺最開始是在臘八當天或前一天舉行,後來這種祭祀被稱為「逐除」。最終,臘八改到了春節前一天晚上,演變成現今的除夕。
不過……年獸與夕獸實際上是什麼獸?
雖然過去的文獻中找不到年獸與夕獸,但既然「除夕」是從「逐除」演變而來,那應該會有個被逐除的猛獸原型。
從傳說我們可以看出這種猛獸的特徵:
- 吃人
- 不冬眠
- 害怕聲響與火光
- 害怕紅色
前面三點不是很重要,然而第四點「害怕紅色」就很重要了,因為這代表這種猛獸看得到紅色!
眼睛中有負責感色的「視錐細胞」,人類擁有三色視覺,就是因為擁有對紅、綠、藍特別敏感的視錐細胞。同時,能看到紅色的動物並不多,而與人類親緣相近的靈長類,則多數也擁有三色視覺!
這代表年獸夕獸的原型,很有可能是過去生活中常出現的某種猿類。
而根據文獻,有種猿猴在很多文獻都有被記載下來——「山臊」。
山臊又是什麼?
山臊又名「山魈」,在文獻紀錄中非常多,大多描述牠:「人面猴身,大約一尺高,一足反腫。」有的文獻描述母的山臊會施脂粉,這可能是對於猿猴面紅的解釋。有的文獻則說牠會偷鹽巴和偷用火來煮食蝦蟹,碰到牠還會使人生病。

其中可以看見年獸傳說端倪的,是南朝梁代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提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謂之端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也就是說,正月一日的時候,楚民們會在庭院中放爆竹,辟除山臊惡鬼。
嘿!這不但是逐除惡鬼,同時也闡明了山臊和爆竹之間的關係嗎!
所以,也許年獸夕獸傳說的真相,就是從辟除山臊的習俗演變而來。
最後,年獸傳說的分析大致到這邊為止啦!雖然現實生活中沒有年獸,不過放鞭炮還是要注意安全喔!
在此也再次祝賀大家,新年快樂、恭喜發財!
- 想知道更多關於年獸夕獸傳說的細節,請看原文〈年獸襲來,過年補完計畫啟動:除夕結束的那聲恭喜背後,年獸傳說的真相究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