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生死接線員:器官捐贈協調師的工作是什麼?

miss9_96
・2019/05/18 ・2231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11 ・六年級

  • 撞擊讓政帆腦內壓升高,壓迫著腦細胞;醫師向他年邁的父母敘述了他可能會被宣判腦死的消息。

「只有老天爺說政帆死了才算死了!」政帆的母親對著新任的器官協調師溫雨讀這樣吼著,聲音聲響徹迴廊,也像是對著自己發洩,好似不去面對政帆就還沒死去、就還算活著。

──公視電視劇《生死接線員》劇情

怎樣才算是真正的死亡?人的靈魂又在那裡呢?

什麼是真正的死亡?是心臟不再跳動、或是大腦不再運作嗎?

1929年,科學家漢斯·伯格(HansBerger)發現大腦組織會發送電波,但當頭部重傷的病人大腦死亡後,腦電波也會旋即停止。儘管體內心臟、腎臟等器官仍會短暫地活著,但由於腦組織無法再生,病人很快就會因全身器官衰竭壞死而死。

因此在醫界,「腦死=死亡」的觀念逐漸取代「心跳停止=死亡」。

圖/第一名發現且記錄腦電波圖的伯格先生。from: wikipedia

但這也讓人不禁想問:「人的靈魂在哪裡?」,如果一個人的大腦已死,他的靈魂還存在於剩餘的器官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天主教教宗庇護十二世(1876-1958)認為人的靈魂存於腦中,所以腦死之後,尚在軀殼中的器官也就不存在靈魂了,此觀念漸漸地為歐美國民所接受,這對於器官捐贈的推廣也提供了很大的助力。如果靈魂已經抵達另一個世界,那麼還在這個世界的器官,也許能留給其他人更多的可能性。

穿白衣者為教宗庇護十二世。他的主張本意是讓病人有尊嚴的死亡,但影響擴大,使信仰者更能接受腦死概念。也使得今日,許多信仰天主教的國民較願捐贈器官來幫助他人。from: wikipedia

既然認定了「腦死=死亡」,為了避免被誤判腦死之可能,腦死判定當然也有嚴謹的規範,各國皆然。現行台灣規定僅有神經科、神經外科[1]專科醫師具有判定腦死資格,其他如麻醉科、內科、外科、急診醫學科或兒科的專科醫師,需額外完成腦死判定訓練課程,並取得檢定證書,才能合格執行腦死判定;而小兒病人為足月出生(滿三十七週孕期)未滿三歲者,需具腦死判定資格兒科專科醫師。病患的主治醫生醫師進行腦死判定時,原診治醫師應提供病人資訊及瞭解腦死判定結果。

在逐項檢查昏迷指數、腦幹反射、自主呼吸能力消失後後,皆呈現腦死情況時,宣布第1次腦死判定結果。間隔至少四小時後,需重覆檢查流程,病患若仍呈現腦死狀態,則宣布第2次腦死判定結束時間是病患的死亡時間。

不只有接住破碎的情緒:在生死之間的器官捐贈協調師

「家屬不是不能接受器捐,而是還無法接受摯愛的人要永遠離開了。」

──公視電視劇《生死接線員》劇情

在重傷者瀕死之時,照護醫師會知會器捐小組,並告知傷況、家屬態度等,以利團隊評估捐贈。此時社工師/器官捐贈協調師 [註1]將支持家屬、說明器捐、腦死判定流程。若同意捐贈,協調師將登錄各項檢驗資料,由電腦公正地進行各器官等待者配對順位的排序,最終通知第一順位的該院協調師評估等候者病況及是否能立即準備接手大愛器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最早器官移植協調師於1988年於台大醫院設置,現任職於亞東醫院器官移植委員會的潘瑾慧協調師便是台灣器官勸募網絡計畫執行以來的台大第一批器官捐贈協調師。協調師在器官移植捐贈的系統裡穿針引線,他們協調醫院內、醫院和醫院之間,關於器官捐贈移植等相關醫護人員的工作,像是受贈者與捐贈者的資料確認與建檔,協調不同科別的移植業務,也擔任院際器官移植分配、轉運的聯絡人。24小時絕對暢通的手機、與急重症、急診醫師保持良好默契只是日常;有時還得要不得已在半夜三點請腦死判定醫師支援 [註1]、深夜裡將檢體急件拋給醫檢師執行配對。

他們也要在面對病患家屬提供相關的資源以及必要的協助,包含捐贈的手續、配對系統的登錄;進行等待器官者的體檢登錄、以及給予等待者的心理支持等。

「什麼時候是開口的時機?」我對著面前的協調師問道。

「當家屬簽署放棄急救的時候(接受摯愛之人即將離世),才是比較合適開口的時候。」

目前台灣的具有臨床實務的協調師約有護理師52社工師10共62人[註3],其實際的工作內容會因為醫院的運作模式而有所不同。國內的協調師大多由護理師、社工師擔任,在2011年台大愛滋器官的誤植事件發生後,國內相關主管機關才開始建立了器官捐贈移植協調人員的認證工作。

靠著他們讓這一切順利運轉,最終才能達到「生死兩安、雖死猶生」。而公視近期正在播映的「生死接線員」,便是以器官捐贈協調師為主角、以器官捐贈為主題的台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亞東醫院懷恩牆。 圖片提供 / 潘瑾慧協調師

逝者已矣,生者已安

在劇中,雨讀日復日的關心與婦產科的生死經驗,終讓兩老簽署同意書。政帆的心臟將治癒急性心肌炎的子逸,持續地在這新身體裡跳動著。而協調師們的日常,比戲劇還要來的更戲劇。若想知道更多,歡迎看看公視的《生死接線員》和期待後續的相關文章吧。

《生死接線員》片場畫面。
  • 僅以本文向大愛者與家屬致上最高的感恩之意。本文感謝亞東紀念醫院潘瑾慧協調師、三軍總醫院葉珊珊協調師、泛科學編輯雷雅淇和陳亭瑋協助。

備註

  • 依據腦死判定準則規定,僅有特定科別和資格的醫師能判定腦死,為避免器官買賣,各國對腦死判定皆有極為嚴格的規範。
  • 註2:非自然死亡,如車禍、墜樓意外,需要警檢體系進行相驗才能進行器官摘取。
  • 註3 : 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資料統計。
文章難易度
miss9_96
170 篇文章 ・ 1003 位粉絲
蔣維倫。很喜歡貓貓。曾意外地收集到台、清、交三間學校的畢業證書。泛科學作家、科學月刊作家、故事作家、udn鳴人堂作家、前國衛院衛生福利政策研究學者。 商業邀稿:miss9ch@gmail.com 文章作品:http://pansci.asia/archives/author/miss9

0

8
2

文字

分享

0
8
2
快!還要更快!讓國家級地震警報更好用的「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1/21 ・2584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由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 文/陳儀珈

從地震儀感應到地震的震動,到我們的手機響起國家級警報,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臺灣從 1991 年開始大量增建地震測站;1999 年臺灣爆發了 921 大地震,當時的地震速報系統約在震後 102 秒完成地震定位;2014 年正式對公眾推播強震即時警報;到了 2020 年 4 月,隨著技術不斷革新,當時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以下簡稱為地震中心)僅需 10 秒,就可以發出地震預警訊息!

然而,地震中心並未因此而自滿,而是持續擴建地震觀測網,開發新技術。近年來,地震中心執行前瞻基礎建設 2.0「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預計讓臺灣的地震預警系統邁入下一個新紀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連上網路吧!用建設與技術,換取獲得地震資料的時間

「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起源於「民生公共物聯網數據應用及產業開展計畫」,該計畫致力於跨部會、跨單位合作,由 11 個執行單位共同策畫,致力於優化我國環境與防災治理,並建置資料開放平台。

看到這裡,或許你還沒反應過來地震預警系統跟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有什麼關係,嘿嘿,那可大有關係啦!

當我們將各種實體物品透過網路連結起來,建立彼此與裝置的通訊後,成為了所謂的物聯網。在我國的地震預警系統中,即是透過將地震儀的資料即時傳輸到聯網系統,並進行運算,實現了對地震活動的即時監測和預警。

地震中心在臺灣架設了 700 多個強震監測站,但能夠和地震中心即時連線的,只有其中 500 個,藉由這項計畫,地震中心將致力增加可連線的強震監測站數量,並優化原有強震監測站的聯網品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地震中心的評估中,可以連線的強震監測站大約可在 113 年時,從原有的 500 個增加至 600 個,並且更新現有監測站的軟體與硬體設備,藉此提升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

由此可知,倘若地震儀沒有了聯網的功能,我們也形同完全失去了地震預警系統的一切。

把地震儀放到井下後,有什麼好處?

除了加強地震儀的聯網功能外,把地震儀「放到地下」,也是提升地震預警系統效能的關鍵做法。

為什麼要把地震儀放到地底下?用日常生活來比喻的話,就像是買屋子時,要選擇鬧中取靜的社區,才不會讓吵雜的環境影響自己在房間聆聽優美的音樂;看星星時,要選擇光害比較不嚴重的山區,才能看清楚一閃又一閃的美麗星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表有太多、太多的環境雜訊了,因此當地震儀被安裝在地表時,想要從混亂的「噪音」之中找出關鍵的地震波,就像是在搖滾演唱會裡聽電話一樣困難,無論是電腦或研究人員,都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才能判讀來自地震的波形。

這些環境雜訊都是從哪裡來的?基本上,只要是你想得到的人為震動,對地震儀來說,都有可能是「噪音」!

當地震儀靠近工地或馬路時,一輛輛大卡車框啷、框啷地經過測站,是噪音;大稻埕夏日節放起絢麗的煙火,隨著煙花在天空上一個一個的炸開,也是噪音;台北捷運行經軌道的摩擦與震動,那也是噪音;有好奇的路人經過測站,推了推踢了下測站時,那也是不可忽視的噪音。

因此,井下地震儀(Borehole seismometer)的主要目的,就是盡量讓地震儀「遠離塵囂」,記錄到更清楚、雜訊更少的地震波!​無論是微震、強震,還是來自遠方的地震,井下地震儀都能提供遠比地表地震儀更高品質的訊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於 2008 年展開建置井下地震儀觀測站的行動,根據不同測站底下的地質條件,​將井下地震儀放置在深達 30~500 公尺的乾井深處。​除了地震儀外,站房內也會備有資料收錄器、網路傳輸設備、不斷電設備與電池,讓測站可以儲存、傳送資料。

既然井下地震儀這麼強大,為什麼無法大規模建造測站呢?簡單來說,這一切可以歸咎於技術和成本問題。

安裝井下地震儀需要鑽井,然而鑽井的深度、難度均會提高時間、技術與金錢成本,因此,即使井下地震儀的訊號再好,若非有國家建設計畫的支援,也難以大量建置。

人口聚集,震災好嚴重?建立「客製化」的地震預警系統!

臺灣人口主要聚集於西半部,然而此區的震源深度較淺,再加上密集的人口與建築,容易造成相當重大的災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都會區的建築老舊且密集,當屋齡超過 50 歲時,它很有可能是在沒有耐震規範的背景下建造而成的的,若是超過 25 年左右的房屋,也有可能不符合最新的耐震規範,並未具備現今標準下足夠的耐震能力。 

延伸閱讀:

在地震界有句名言「地震不會殺人,但建築物會」,因此,若建築物的結構不符合地震規範,地震發生時,在同一面積下越密集的老屋,有可能造成越多的傷亡。

因此,對於發生在都會區的直下型地震,預警時間的要求更高,需求也更迫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著手於人口密集之都會區開發「客製化」的強震預警系統,目標針對都會區直下型淺層地震,可以在「震後 7 秒內」發布地震警報,將地震預警盲區縮小為 25 公里。

111 年起,地震中心已先後完成大臺北地區、桃園市客製化作業模組,並開始上線測試,當前正致力於臺南市的模組,未來的目標為高雄市與臺中市。

永不停歇的防災宣導行動、地震預警技術研發

地震預警系統僅能在地震來臨時警示民眾避難,無法主動保護民眾的生命安全,若人民沒有搭配正確的防震防災觀念,即使地震警報再快,也無法達到有效的防災效果。

因此除了不斷革新地震預警系統的技術,地震中心也積極投入於地震的宣導活動和教育管道,經營 Facebook 粉絲專頁「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跨部會舉辦《地震島大冒險》特展、《震守家園 — 民生公共物聯網主題展》,讓民眾了解正確的避難行為與應變作為,充分發揮地震警報的效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雖然地震中心預計於 114 年將都會區的預警費時縮減為 7 秒,研發新技術的腳步不會停止;未來,他們將應用 AI 技術,持續強化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降低地震對臺灣人民的威脅程度,保障你我生命財產安全。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6 篇文章 ・ 300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2
1

文字

分享

0
2
1
【科學簡史外傳】留下想說的最後一句話──「主動登記」器官捐贈的另一面
miss9_96
・2019/07/01 ・2307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39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你的人生只剩最後一行話可說,你會說什麼呢?

數月前,德國衛生部拋出了器官捐贈的修正法案,希望改為「預設默許」(Opt-Out)(可見相關報導:地球圖輯隊科技新報)。簡單來說,除非「有明顯的(如:書面遺囑)」拒絕捐贈器官,否則都視為同意捐贈,器官將捐給重病的病人1

「預設默許」(Opt-Out)與德國拋出新制中的部分內容。影像截圖:【志祺七七】頻道

而台灣與目前的德國,採用的是「主動登記」(Opt-In)。必須自行簽署同意書,否則將視為不同意。但事實上,台灣多數醫院,即便曾簽署同意書,若家屬強烈反對,醫院也不願執行捐贈。如同公視《生死接線員》第二集劇情裡,儘管死者生前已經進行了主動登記、妻子也同意捐贈,但最終因雙親的反對而未能完成大愛。

從「主動登記」改為「預設默許」,有人質疑會存在倫理上的問題,也有人主張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器捐數量,為什麼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主動登記」(Opt-In);此處須說明,台灣已不需要攜帶器捐實體卡片,可以電子紀錄登記在個人的用醫資料裡。影像截圖:【志祺七七】頻道

行銷中的漏斗效應:曝光→興趣→行動

這邊可以從行銷行為的概念講起,從廣告到消費行為實際出現,會歷經「漏斗效應」。比方說,我們從 FB 看到淘寶購物節廣告,最後到刷卡購買,簡化過程後可變成「曝光」→「興趣」→「行動」,每個階段都會流失一部分潛在客戶(出門太麻煩、不想掏零錢……)。事實上,民眾對器官捐贈的認識也是如此,如下圖:

(點圖放大)

若忽略其他因素,由於「預設默許」的制度裡,民眾不需要做任何動作,就會自動加入捐贈的行列,換言之也避免了轉換的流失。理論上採用「預設默許」的國家,器捐率會比「主動登記」高。歐洲國家中,德國的捐贈率遠低於實施預設默許的鄰居波蘭、比利時、法國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表1:2016年。資料來源:參考文獻1, 2

雖然從數據上,「預設默許」的國家,器捐率似乎多比「主動登記」高。但事實上,器官捐贈的風氣受到宗教文化、媒體、政府態度等影響,實難一以概之。制度不見得是萬靈丹,更何況政治人物多半不敢妄動這顆牽動台灣文化的炸彈。

而單看亞洲,韓國的器捐率比台灣、日本優秀許多。以台灣人的友善、高知識、傲視全球的醫術而言,捐贈率偏低,頗有深刻檢視的必要性3,4 。

病床前,那兩枚擲筊的50塊硬幣

至此,忍不住想分享採訪亞東紀念醫院器官潘協調師時聽到的故事。受限於目前的民情,有時即使是早已簽好器捐同意書的死者也必須「再度表態」,可見死者的至親,在眾多親友之間的壓力下,即便有了同意書,捐與不捐,對至親心中都會是一個問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兒子就跪在床前,用兩枚50塊硬幣擲筊啊」

「就一直被親戚們施壓;或是『簽的時候願意捐,現在躺在床上說不定不想捐了!』,這種情形也蠻常遇到的」

我腦中浮現著畫面,插滿管子的瀕死父親躺在病床上,床側架著手機,螢幕那端是人在美國的姑姑、嬸嬸或是弟弟。一名黑著眼圈、枯槁的年輕人,緩緩地借了兩枚銅板,跪在病床前揮出雙手,「鐺」。

我沒問結果是聖筊還是笑筊。死者早已離世,生者卻還需要生活。人生多無常,但更多的是無奈。我認為,器捐同意書雖然無法擋住親友的責難,或是舒緩至親的悲痛,但「器捐同意書」卻是讓生者感受到死者「對我說出她最後的心願」,鬆開一些壓力、解開一些自責的機會。

我支持「主動登記」制,因死者已無知覺,生者卻需要答案

日前對於台灣的器官捐贈是否可以考慮採「預設默許」制度,引起了一小番討論。筆者的立場一貫支持器官捐贈,但我主張維持「主動登記」制 2 。

我支持更多的推廣、行銷方法讓更多人簽下「器官捐贈同意書」。現行在醫院也會視情況進行器官勸募,但「勸募」的重點在於「募」,也就是爭取家屬的主動同意。除了支持器官捐贈的態度,同意書也代表了發生意外者人生最後的一行話,給最愛、最掛念的人。也許是一夜白髮的母親、也許是六神無主的丈夫、也許是被自責壓垮的兒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不贊成採用「預設默許」制,因為死者雖無知覺,生者卻可能因此受折磨。「捐贈同意書」是保護被留下的人,同意書繼承了死者的意志,讓生者的人生時鐘,因遺愛而再次轉動。

器官捐贈同意書,可至此簽署

僅以本文向大愛者與家屬致上最高的感恩之意!感謝亞東紀念醫院潘瑾慧協調師協助

註釋

  • 註1:細部法案亦包含「確保國民了解生死、器官捐贈等意義」、「明確退出的辦法」,詳情可自行查閱德國相關新聞。
  • 註2:【志祺七七】頻道的說明簡易而清晰,建議完整觀賞。
  • 註3:捐贈率受到眾多因素影響,需要深刻的研究,不見得「捐贈者少」=「必須要改進」。也有可能是我國國民較遵守交通、注重工安,因此意外致死率較韓國低;也可能是我國急救醫術較韓國驚艷,因此意外入院者多能順利出院。故本文不使用「檢討」,而使用「檢視」。
  • 註4:台灣的器官捐贈登錄中心其網站上之數據非常不完整,數據定義也和世界各國不一致,很難進行跨國間的討論和改善。

參考文獻

  1. 世界器官移植及捐獻註冊人數統計網站(IRODaT)http://www.irodat.org
  2. Adam Arshad, Benjamin Anderson, Adnan Sharif (2019) Comparison of organ donation and transplantation rates between opt-out and opt-in systems. Kidney International. 95. 1453-1460.DOI: https://doi.org/10.1016/j.kint.2019.01.036
miss9_96
170 篇文章 ・ 1003 位粉絲
蔣維倫。很喜歡貓貓。曾意外地收集到台、清、交三間學校的畢業證書。泛科學作家、科學月刊作家、故事作家、udn鳴人堂作家、前國衛院衛生福利政策研究學者。 商業邀稿:miss9ch@gmail.com 文章作品:http://pansci.asia/archives/author/miss9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關於器官捐贈,我想問……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15/12/31 ・3593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R值 553 ・八年級

本文由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贊助,泛科學策劃執行。

作者:蔣維倫

「愛滋患者可以捐贈器官嗎?那不會很恐怖嗎?」

「本來嘛,愛滋患者的確是不能捐贈器官的。但在2013年之後,就不太一樣了……」

–美國在2013年成為全球首個開放愛滋患者捐器官的國家 (僅能捐贈給同樣HIV陽型的人)

那些關於器官捐贈 & 移植,不敢舉手問的問題……

死亡一直是台灣人所忌諱的話題,所以連帶著的許多關於器官捐贈和移植的問題也不知從何問起,今天藉由本文,來替大家補充一點相關的知識吧!

「為什麼我去每間醫院都會看到器官捐贈的勸募?有這麼缺嗎?」

是的,真的有這麼缺。單以美國為例,約有12萬名患者在等候器官,而在台灣,命懸一線的器官衰竭患者將近有9000人。但這些患者僅有約1/10的比例能夠等到器官,而剩下的90%的病人,就只能在名單上等到死神來臨的那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目前僅有腎臟衰竭的患者能夠用洗腎技術續命,而心、肝、胰、肺等衰竭的病人,很難逃脫死神的掌握。from: wikimedia

「不會有人買賣器官嗎?怎麼確定這些遺愛的器官都是給了最需要的病人,而不是出價最高的病人?」

對於器官買賣的態度,世界各國趨於一致,中國日本韓國我國等,都以法律白紙黑字地規範器官買賣違法。我國在2015年修法,購買、販賣或仲介器官都屬於違法的行為,而且內文規定,即使是在國外買賣器官,仍然會被判刑。

而在台灣的移植醫學發展早期,每家醫院都各自為政,並沒有全國性的患者資訊系統。而2001年的5月,陳希聖教授之死引起了一連串的改革,促使政府成立了專職統籌器官分配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而柯文哲醫師主導建置的器官分配軟體資料庫系統,更在2005年4月1號上線,從那天起,不論在任何一家醫院所捐贈的大愛器官,都會由系統進行分配,由軟體顯示目前最適合的患者以及所在的醫院,大幅地減少電話溝通的時間,以確保器官移植的公平透明專業性

「會不會分配到有愛滋病毒的器官給我?」

醫學的考量上,部分疾病的患者是不能捐贈器官的,其中就包含愛滋病患者,所以並不會有感染愛滋病毒的器官進入移植手術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騙人!那當年的愛滋器官誤植事件怎麼來的?」

在2002年建立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之時,雖然規範愛滋等疾病的病人無法成為捐贈者,但並沒有納入疾病管制局的愛滋患者資料庫,此潛在的缺點在9年後的愛滋器官誤植事件完全暴露出來。因此現在捐贈者每登錄一個捐贈者的資料到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的登錄系統中,電腦會同時和疾病管制署連線,以排除愛滋病和庫賈氏病人的可能性,避免降低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的可能性。

HIV病毒(綠色)冒出T細胞(藍色)的電子顯微鏡圖。from: wikimedia

「但,關於愛滋患者的就醫權益還沒結束」

愛滋病在1981年首次出現在世界上,兇惡的致死率以及無藥可醫的特性,震撼了所有人,也因此世界各國的移植醫學都將愛滋患者排除在外,於是愛滋患者和我們不一樣,他們無法享有移植醫學帶來的福利(這算是歧視嗎?)。但自從1995年何大一博士發展雞尾酒抗病毒療法之後,快速進步的醫學逐漸控制住愛滋病的發展,也因此愛滋患者的就醫權益等議題開始浮出檯面。移植醫學從以前的完全拒絕愛滋患者,如今已有少數歐美國家已經開放愛滋患者接受器官移植(美、英、義、法和西班牙),我國也極有可能在2016年開放,成為亞洲首個讓愛滋患者獲得器官移植機會的國家。

1
發明出雞尾酒療法的何大一博士。from: wikimedia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得了B型肝炎(或C型肝炎),那還可以簽署器官捐贈的意願嗎?」

可以!B肝帶原者的器官也可以救人!到了要真正捐贈之時,醫師會判斷捐贈者的器官狀況疾病毒量確定是否適合捐贈。事實上,目前僅有愛滋患者狂牛症(庫賈氏病)和無法控制的傳染病患者,會被婉拒捐贈器官。而B型肝炎帶原者或癌症患者等,在目前醫學進度的時代,都可以簽署捐贈意願,適時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和看法 [註1]。

而值得關注的是,經過漫長的科學評估,美國在2013年通過新法案-HIV Organ Policy Equity Act,簡稱希望(HOPE)法案,此法案開放病情控制良好的愛滋患者也能夠捐贈器官拯救他人。此法案開放之後,會對未來的移植醫學造成什麼影響,值得我們持續的了解和關注,也許有朝一日,台灣也能跟進美國的腳步,讓更多人獲得一線生機,重獲新生吧!

美國總統簽署HOPE法案的瞬間。from: 美國白宮官方網頁

「腦死是什麼?」

「腦死」一詞是從法文的「超越昏迷(coma dépassé)」演化而來的。1929年時,德國科學家漢斯·伯格(Hans Berger)首次發現並記錄大腦的神經活動,也就是今日所稱的「腦電波圖」,而只要是存活的大腦組織,就會發送電波,因此可以藉由觀測腦電波圖來了解大腦的狀態。但醫學界也發現到,頭部傷勢嚴重的病人,大腦死亡後,心臟仍會短暫地跳動一陣子,但由於腦組織沒有再生的能力,病人其實已經是回天乏術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23
上圖:史上第一張人類的腦電波圖;圖:第一名發現且記錄腦電波圖的伯格先生。from: wikimedia

到了1959年,法文的醫學出版社(La Presse Médicale)和神經評論(Revue neurologique)期刊,先後登出了兩篇敘述神經系統死亡的論文,也就是我們今日熟知的腦死,作者不僅敘述症狀,作者也提出了「超越昏迷」的概念,醫學界逐漸對腦死的定義有了共識。

而腦死的概念不僅在法國醫界逐漸成型,宗教界的領袖更推了一把!天主教教宗庇護十二世(Pius ⅩⅡ)主張人的靈魂存於腦中,所以腦死之後,剩餘的軀體是不存在靈魂的。此思想逐漸被西方國家接受,1968年哈佛醫學院的醫師們在美國醫學協會(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期刊發表聯合報告-「無法回復的昏迷(A Definition of Irreversible Coma)」,陳述腦死的定義,並且說明了腦死的患者是無法存活的,促請各州政府將標準列入法規。從此之後,腦死在醫學、法律上都有了明確的定義,移植醫學開始大步邁進。

腦死概念的出現,對移植醫學非常重要,因為在此概念成型之前,法律僅接受心跳停止後才能捐贈器官,而心跳停止後消失的血液循環可能會對臟器產生許多不良影響(如:血栓、組織缺氧壞死或其他藥物的影響),導致捐贈器官的品質下降,進而影響移植手術的成功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穿白衣者為教宗庇護十二世。他的主張本意是為了讓病人有尊嚴的死亡,但後來的影響擴大,加速了天主教國家接受腦死的概念,也使得今日,許多信仰天主教的國民都非常樂意捐贈器官來幫助他人。from: wikimedia

「我看到國外有移植陰莖的手術,我想幫我的朋友問可不可以……」

在我國不行喔~雖然國外有移植陰莖和子宮的案例,但由於此二器官並未在我國開放,所以可能要專案申請才有機會喔!

寫在文末

在台灣,「死亡」的議題一直是個禁忌的話題,但一昧的逃避討論,無助於醫學的進步。在以色列印度和韓國等,分別認為在校園推廣生死教育結合宗教領袖宣導、以及配合媒體名人的親力親為,都能正面的提升器官捐贈在一般民眾的接受度。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國也應該學習他們的做法,讓更多的民眾認識移植醫學以及它們背後的故事。

參考文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6 篇文章 ・ 300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生死接線員:器官捐贈協調師的工作是什麼?
miss9_96
・2019/05/18 ・2231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11 ・六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撞擊讓政帆腦內壓升高,壓迫著腦細胞;醫師向他年邁的父母敘述了他可能會被宣判腦死的消息。

「只有老天爺說政帆死了才算死了!」政帆的母親對著新任的器官協調師溫雨讀這樣吼著,聲音聲響徹迴廊,也像是對著自己發洩,好似不去面對政帆就還沒死去、就還算活著。

──公視電視劇《生死接線員》劇情

怎樣才算是真正的死亡?人的靈魂又在那裡呢?

什麼是真正的死亡?是心臟不再跳動、或是大腦不再運作嗎?

1929年,科學家漢斯·伯格(HansBerger)發現大腦組織會發送電波,但當頭部重傷的病人大腦死亡後,腦電波也會旋即停止。儘管體內心臟、腎臟等器官仍會短暫地活著,但由於腦組織無法再生,病人很快就會因全身器官衰竭壞死而死。

因此在醫界,「腦死=死亡」的觀念逐漸取代「心跳停止=死亡」。

圖/第一名發現且記錄腦電波圖的伯格先生。from: wikipedia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這也讓人不禁想問:「人的靈魂在哪裡?」,如果一個人的大腦已死,他的靈魂還存在於剩餘的器官嗎?

天主教教宗庇護十二世(1876-1958)認為人的靈魂存於腦中,所以腦死之後,尚在軀殼中的器官也就不存在靈魂了,此觀念漸漸地為歐美國民所接受,這對於器官捐贈的推廣也提供了很大的助力。如果靈魂已經抵達另一個世界,那麼還在這個世界的器官,也許能留給其他人更多的可能性。

穿白衣者為教宗庇護十二世。他的主張本意是讓病人有尊嚴的死亡,但影響擴大,使信仰者更能接受腦死概念。也使得今日,許多信仰天主教的國民較願捐贈器官來幫助他人。from: wikipedia

既然認定了「腦死=死亡」,為了避免被誤判腦死之可能,腦死判定當然也有嚴謹的規範,各國皆然。現行台灣規定僅有神經科、神經外科[1]專科醫師具有判定腦死資格,其他如麻醉科、內科、外科、急診醫學科或兒科的專科醫師,需額外完成腦死判定訓練課程,並取得檢定證書,才能合格執行腦死判定;而小兒病人為足月出生(滿三十七週孕期)未滿三歲者,需具腦死判定資格兒科專科醫師。病患的主治醫生醫師進行腦死判定時,原診治醫師應提供病人資訊及瞭解腦死判定結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逐項檢查昏迷指數、腦幹反射、自主呼吸能力消失後後,皆呈現腦死情況時,宣布第1次腦死判定結果。間隔至少四小時後,需重覆檢查流程,病患若仍呈現腦死狀態,則宣布第2次腦死判定結束時間是病患的死亡時間。

不只有接住破碎的情緒:在生死之間的器官捐贈協調師

「家屬不是不能接受器捐,而是還無法接受摯愛的人要永遠離開了。」

──公視電視劇《生死接線員》劇情

在重傷者瀕死之時,照護醫師會知會器捐小組,並告知傷況、家屬態度等,以利團隊評估捐贈。此時社工師/器官捐贈協調師 [註1]將支持家屬、說明器捐、腦死判定流程。若同意捐贈,協調師將登錄各項檢驗資料,由電腦公正地進行各器官等待者配對順位的排序,最終通知第一順位的該院協調師評估等候者病況及是否能立即準備接手大愛器官。

台灣最早器官移植協調師於1988年於台大醫院設置,現任職於亞東醫院器官移植委員會的潘瑾慧協調師便是台灣器官勸募網絡計畫執行以來的台大第一批器官捐贈協調師。協調師在器官移植捐贈的系統裡穿針引線,他們協調醫院內、醫院和醫院之間,關於器官捐贈移植等相關醫護人員的工作,像是受贈者與捐贈者的資料確認與建檔,協調不同科別的移植業務,也擔任院際器官移植分配、轉運的聯絡人。24小時絕對暢通的手機、與急重症、急診醫師保持良好默契只是日常;有時還得要不得已在半夜三點請腦死判定醫師支援 [註1]、深夜裡將檢體急件拋給醫檢師執行配對。

他們也要在面對病患家屬提供相關的資源以及必要的協助,包含捐贈的手續、配對系統的登錄;進行等待器官者的體檢登錄、以及給予等待者的心理支持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什麼時候是開口的時機?」我對著面前的協調師問道。

「當家屬簽署放棄急救的時候(接受摯愛之人即將離世),才是比較合適開口的時候。」

目前台灣的具有臨床實務的協調師約有護理師52社工師10共62人[註3],其實際的工作內容會因為醫院的運作模式而有所不同。國內的協調師大多由護理師、社工師擔任,在2011年台大愛滋器官的誤植事件發生後,國內相關主管機關才開始建立了器官捐贈移植協調人員的認證工作。

靠著他們讓這一切順利運轉,最終才能達到「生死兩安、雖死猶生」。而公視近期正在播映的「生死接線員」,便是以器官捐贈協調師為主角、以器官捐贈為主題的台劇。

亞東醫院懷恩牆。 圖片提供 / 潘瑾慧協調師

逝者已矣,生者已安

在劇中,雨讀日復日的關心與婦產科的生死經驗,終讓兩老簽署同意書。政帆的心臟將治癒急性心肌炎的子逸,持續地在這新身體裡跳動著。而協調師們的日常,比戲劇還要來的更戲劇。若想知道更多,歡迎看看公視的《生死接線員》和期待後續的相關文章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生死接線員》片場畫面。

  • 僅以本文向大愛者與家屬致上最高的感恩之意。本文感謝亞東紀念醫院潘瑾慧協調師、三軍總醫院葉珊珊協調師、泛科學編輯雷雅淇和陳亭瑋協助。

備註

  • 依據腦死判定準則規定,僅有特定科別和資格的醫師能判定腦死,為避免器官買賣,各國對腦死判定皆有極為嚴格的規範。
  • 註2:非自然死亡,如車禍、墜樓意外,需要警檢體系進行相驗才能進行器官摘取。
  • 註3 : 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資料統計。
文章難易度
miss9_96
170 篇文章 ・ 1003 位粉絲
蔣維倫。很喜歡貓貓。曾意外地收集到台、清、交三間學校的畢業證書。泛科學作家、科學月刊作家、故事作家、udn鳴人堂作家、前國衛院衛生福利政策研究學者。 商業邀稿:miss9ch@gmail.com 文章作品:http://pansci.asia/archives/author/miss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