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2/10/16
臺灣西部臨海東部靠山,在這個窄長的海島凝聚了商業與工業的巨大產能,也集結了大量且複雜的「空氣污染物」。 讓我們和周崇光研究員一起從空氣品質與都市氣象學的角度,看空污議題在這座海島上的獨特之處。
・2022/09/15
自 2012 年以來,臺灣 PM2.5 的平均濃度有逐年降低的趨勢,但「衍生型 PM2.5」仍是個問題。
・2021/11/24
PM2.5 和熱危害潛藏住家,影響你我健康!中研院研究員龍世俊監測臺灣社區 PM2.5 分布情況,增建熱預警系統,使民眾有效預防熱危害。
・2021/04/04
空氣汙染已經不再是新的名詞,市面上也推出了許多防護產品,似乎只要做好萬全的防護,就可以逐漸適應空汙對我們帶來的影響,但是當空汙粒子出現在胎盤中,對胎兒會不會有所影響呢?
・2020/07/20
2013 年起,中研院、LASS 社群、民間企業、學校和政府等合作下,打造出全世界規模最大的 PM 2.5 感測資料平台:以「空氣盒子」構成綿密的空汙監測網路。對於民眾的生活能及時提供資訊,空汙的威脅也能馬上得知。本篇文章專訪陳伶志研究員,一同了解空氣盒子的開發與推廣之路。
・2019/12/24
山火是澳洲民眾自幼便耳聞的自然災害,如臺灣的颱風與地震。「逆溫現象(Temperature Inversion)」讓更嚴重的災情不致發生,但終究只能是暫時情況,畢竟煙霧的滯留,空氣質量隨之降低且影響能見度,對民眾生活而言都是嚴重的缺點。而且,煙霧裡的PM2.5對健康將帶來的巨大威脅,影響範圍絕不只侷限澳洲境內。
・2018/01/07
無論是孕婦和老人搭公車遇到的玩命關頭,或是氣喘兒遇到的 PM2.5 空污問題,都能用「硬體感測」結合「公開資料」找出對策。
・2017/07/17
由於生物生長及繁殖所需物質能在地球循環及供應,生命也才得以在這個世界生生不息,這個重要的循環過程,在生命之母的「海洋」也正時時刻刻進行中,而負責循環物質的關鍵主角之一,就是遍布全球上層海洋的「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何東垣團隊,在南海、西菲律賓海、西北太平洋與實驗室之間航行,探索控制不同浮游植物生長及分佈的環境因子,進而刻劃出物質在海洋及地球循環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