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9/10/26
比起懦弱的父母試圖避免日常衝突和管教,適度的社會化對兒童最後形成的個性更有幫助。管教時掌握好一些原則,也能讓管教事半功倍。
・2019/10/25
生活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是一種小社會。孩子從小就在面對社會,父母的角色給予適當的管教,讓他們學習如何面對問題,才可能在未來充滿挑戰艱困的社會裡有能力去面對。 然而,現代父母很怕兩個經常並列的詞:管教與懲罰。要如何拿捏、除了懲罰還有其他的管教方式?看看史金納怎麼做。
・2019/10/06
奪得多座金鐘的台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播出後,引起了許多親子關係的討論,也讓更多人直視親子間的傷痛,很多人都呼籲爸媽不要再把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然而,孩子對「爸媽」這個角色懷抱敵意,其實難以真正解決問題。如果我們願意嘗試聽聽看父母的心聲,或許才是親子和解的真正契機。
・2015/08/27
「代幣制度」是行為治療中的一項技術,很多家長在家裡都會用這樣的方式來導正孩子的行為,希望小孩的正向行為變多,負向行為變少。但多數家庭實行起來經常遇到困難,也不知如何改善,最後只好虎頭蛇尾、不了了之。本篇文章將為你介紹代幣制度的使用方法,作為與孩子們互動的參考。
・2015/05/25
「那個同事好討厭喔,每次他都這樣」「唉呀,工作別想這麼多,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了」,這麼一回,你以為要替對方排解工作上的困難,卻反而讓對方不想回話或甚至更加生氣。或許你會好奇,我明明都有「好好地」跟對方溝通,但為什麼還是有溝沒有通呢?
・2014/06/03
一般刻板印象會認為女性天生比較會照顧小孩,不過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無論男女,在成為父母的那刻起,大腦都會啟動獨特的「親職神經迴路」,甚至連男同志伴侶中也會有類似的現象。這顯示「母親的本能」並非女性所獨有,而是任何成為父母的人都擁有,或許我們該重新看待傳統觀念對女性親職的看法。
・2013/03/12
你對這樣的場景應該不陌生:家裡馬麻尖銳的聲音破空而來,「XXX 你怎麼還坐在那邊,去把你兒子叫回來吃飯了啊!」接著看見一位把拔無奈地放下手上的工作,走出門去把小孩拎回家。 最新研究結果指出,這可能是哺乳類老公的共同宿命。
・2012/10/25
在美國每三個孩子當中就有一個體重過重或肥胖,新的研究發現父母親壓力過大也許是如此高比例的推手之一。研究報告指出,壓力越大的父母,他們的孩子越容易體重過重或肥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關聯存在呢?
・2012/07/11
為父母則強,爹娘不著涼-研究人員發現,為人父母得到感冒的機會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