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9/04/13
根據拉姆薩公約2018年發表報告《全球濕地展望》(Global Wetland Outlook),目前世界濕地總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公里,大約330個台灣那麼大。如果以公司來比喻,它的營業項目幾乎涵蓋大眾生活的所有面向。
・2014/12/20
有「大地之腎」美稱的濕地,它是天然的堤防,而且可以滯洪與減緩水流。方偉達教授點出濕地的重要,人們應與其共存共榮,若搭配生態工法,效果可更好。但他也特別提醒,濕地復育的策略必須因地制宜,若在錯誤的地方復育,濕地反而可能成為淹水的元兇。
・2014/12/20
大禹治水的傳說故事,發生在四千多年前的中國。在堯舜時代,黃河曾造成嚴重的洪患。當時,帝堯指派鯀治水,在黃河岸邊興築堤防,但歷經9年已失敗作收。後來,鯀的兒子—禹接替其父治水,採疏導代替原先的防堵策略,積極疏通河道,歷經13年,終於平息水患。數千年之後,世界人口更多更密集,社會與政治制度越來越繁雜,人類文明有了爆炸性進展。在這個時代,一旦發生洪患,該如何整治?要當現代版的大禹,應具備哪些觀念呢?
・2012/07/06
棕背伯勞在台灣是普遍的留鳥,常單獨出現在平地至丘陵的開闊樹林、草原及農地,在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濕地也可看見。牠也是小型猛禽,獵殺昆蟲、蛙類、蜥蜴與小鳥等。喜
・2011/03/14
本文為科學月刊總編輯林基興發表於科學月刊2011.3月號之「總編輯的話」,自本月起,科學月刊與PanSci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