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1/09/08
自「科幻」於百年前誕生之初,人與機器人的界線為何?一直是此種文類的核心命題。百年後,我們與過去科幻文本中刻畫的未來又更接近了一步。是時候開始認真思考,人類該如何與仿生人共創未來?
・2021/09/07
還記得五六零年代的古早動畫嗎?當時的動畫有兩大特色,巨大機器人與沒父沒母的悲催童年。本集泛泛泛科學將聚焦上世紀動畫,聊聊那些創造童年的偉大作者們!
・2021/08/25
人有人權,機器人是否應該也有某種類似於人權的權力?目前這個問題還沒有標準答案,但未來呢?當機器人已具備人性時,人類應該允許機器人擁有機器人權嗎?
・2021/07/15
「你覺得如果把這些奇美拉的腦裝進殻裡,牠們也能和我們溝通嗎?」 黑殼人腦停頓了一會兒,把掃描器的正面轉向白殼AI,遲疑地傳: 「你怎麼每次都在想這麼哲學的問題?」
・2021/01/17
若現在要你直覺想出一個機器人的樣子,一般人腦海中浮現的,多或少會包含跟人相關的特徵,像是有五官、人行軀幹、會說話,甚至是會有像人的情感表現 等等。所以定義中「人」的成分去哪裡了呢?或這說,從何而來?本篇從語言及文化的角度切入,探討不同國家看待機器人的觀點。
・2020/09/05
在看到非常類似人型機器人時,是否會有種詭異、不寒而慄的感覺?尤其是那些越接近真人的機器人,越令人毛骨悚然!事實上,這樣的不舒服感受有個專有名詞可以解釋,叫做「恐怖谷理論」(亦稱詭異谷,Uncanny Valley)。
・2020/03/11
關於怎麼在工作前快速進入狀況以及下班後脫離工作狀態是許多人想追求的事。相關研究指出這跟工作效率效率有關,越能在短時間收心進入專注模式以及工作後完全放鬆的人,工作表現也會提升。
・2020/03/10
2009年科學家結合堅硬的零件和柔軟的零件,創造出「動態自主式爬行六足機器人」它每秒可移動自己的一個體長距離,但卻有一個根本問題是它無法被輾壓。研究人員是如何將它重新設計為可輾壓機器人?而在可輾壓之後,卻無法順利前進,又該如何解決?
・2019/04/15
未來,科學家也會針對各種特殊任務而設計不同的機器人。機器人可以像蛇一樣,學習在下水道系統內游泳,尋找滲漏或破損處。超級強壯的機器人則學習在建築工地負責所有重物搬運工作。飛行機器人的外型可能像鳥,它們要學的是調查與分析外星地貌。學會探勘地下熔岩通道的機器人可能外型像蜘蛛,因為這種多足生物能十分平穩地越過起伏不平的地面。還有,負責在火星冰帽提供遊歷探險服務的機器人,造型大概會像智慧型雪橇機車。至於必須潛入歐羅巴海洋採集樣本的機器人,說不定會設計成章魚的模樣。
・2019/03/12
最近頗受矚目的AI 議題,是歐洲議會所起草的一項法案,特別針對機器人與AI 的研發製造,提出了明確的規範。讓人有點驚訝的是,這項法案把電子人格(electronicpersonhood)包括在內,對於最先進的AI 系統,規範了相 關的權利與義務。歐洲議會的一位發言人評論道:隨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愈來愈多領域受到機器人的影響,我們必須確保機器人不僅是在現在、而且未來也將會,持續為人類提供服務。有一份呈給歐洲議會參酌的報告,主張:世界正處於新工業機器人革命的開端,我們應審慎考量,機器人可否擁有「電子人」(electronic person)的法定權力—若以類似「法人」的定義來看,答案是可行的。然而,這份供歐洲議會參酌的報告也強調了:無論何時,研發人員都應確保,所有的智慧型機器人都必須設有一個「死亡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