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8/01/22
很多人好奇,心理師是不是可以回答來談者的所有問題?因此可能常被詢問:你和我有相似的經驗嗎(感覺才能了解自己的處境)?你知道我在想什麼嗎(我們其實沒有讀心術)?你年紀幾歲(想知道是否歷經風霜或處在同一個時代)?背後無非是想瞭解,心理師真的能幫助我嗎?
・2016/07/28
「科學」為何可以不斷地進步?就是立基於開放性。世界上,任何一位願意從事科學研究的人,都可以從相關資料庫中獲取資料。也就是說,很多東西並不是具有醫師資格的人,才能討論或掌握。「母乳到底能不能促進智力發展?」這是一個爭論已久的話題。我暫時撇除政府政策與親子情感的角度,僅針對科學層面,來討論是否有足夠證據,確認母乳可促進智力的發展。
・2016/07/12
生小孩養小孩這件事,說來跟創業極為相似,最大的不同點,或許是因為受到社會結構限制及驅動,以致大多數的創業故事都從男性視角出發,而大多數的育兒心法都是女性觀點。本書當然,是個很棒的特例。林希陶心理師替關於育兒的萬種論述中補上了不該缺少的父親及科學人視角,這經過妥善消化後的經驗值得我推薦給每一位跟我一樣的新手爸媽。
・2016/01/07
一般來說,同理心指的是「能想像自己站在對方的立場,藉此瞭解對方的感受與看法,然後再思考自己要怎麼做」﹝1﹞。不曉得你在生活中意識到自己同理心的程度有多少?或是實際上應該怎麼做到「站在對方立場」?或是如何「瞭解對方的感受與看法」?可以想像,在多數的諮商過程當中,它對心理師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一項能力,多數學派中更是被賦予了不可取代的地位。
・2015/10/14
「聽到那麼多難過的故事,你應該需要很多時間排解情緒吧?」A朋友問。 「每天要承擔那麼多痛苦的事情,你也過得很痛苦吧?」B朋友言。 「接到好幾個自殺的個案後,你會不會被影響,也變得很悲觀想自殺啊?跳樓的話要和我說喔!」我的天兵好友如是說。 自從進入這行後,很多親朋好友會好奇,心理師是否容易被個案影響內心狀況,難過跟著難過、痛苦跟著痛苦,被搞的整天心情憂鬱想死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