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4/02/29
地上一坨出土蚯蚓,是不是要地震了?! 哇!淺海出現地震魚,是不是要地震?! 身處地震帶的台灣,這些地震預測早就見怪不怪。 但這些民間預測有科學根據嗎?
・2023/12/16
地震災害對社會有著一定的毀滅性,因此找出預測方法才會如此重要。
・2018/07/16
台灣位於地震帶上,地震知識不可不知。而地震研究絕對不只是地震與景而已,將研究成果帶入政府、企業部門,使人人都了解下一步該如何走,才能將學術研究的最大價值發會出來。
・2018/01/07
地震難以確知何時到來,但它必然會來。研究指出2 018 年可能會有更頻繁的地震而需要加強準備的提醒,對提升大眾防災意識而言固然很好,然我們更加期盼的防災觀念是平時能有多一些對地震災害的警惕、並落實於生活中。
・2017/06/20
斷層活動特性各異,有些總是躁動不安,但多半都以小地震草草了事;有些則是平常看似平靜,但卻蓄勢待發等待驚天一震;還有一些更為特別的,平常緩慢滑動,但卻沒有地震發生--這樣的斷層,叫做潛移斷層(creeping fault)。假如斷層長期都在緩慢移動(釋放能量),會不會較不易發生大地震、不易致災呢?
・2017/06/13
科學知識非旦不是一成不變,還會隨著時間流 逝不斷「修正」。許多科學史上的「修正」,多數要花上數十年以上的十間重覆驗證,而在漫長而嚴苛的驗證過程中,淘汰掉的未必是舊的論點,也可能是新的想法出現瑕疵而自然消滅。為什麼地震預測這麼難?又為什麼很多個人的研究很難被學者們認同是有科學根據的預測?這並非是研究上的爭議,而是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上若不夠嚴謹,而這才是學者們更在意的地方。
・2014/08/30
提前預測地震何時何地來臨,是許多科學家尚在追尋的聖杯,然而地震「預警」已是可行的科技。和「預測」不同,「預警」是在震央已經發生地震時,利用線路傳輸速率的比地震波波速快的原理,為距離震央較遠的地區,爭取數秒的預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