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2/06/24
在美國約有 17,000 人在等肝臟捐贈,但每年只有約 6,500 個肝臟被捐贈。 原因除了保存不易之外,若想活體捐贈更是要完成重重考驗。
・2020/12/10
糖尿病、尿毒症等會對腎臟造成損傷,惡化到後期要洗腎或換腎,決定換腎後可進行評估,列入等候名單。捐贈分為活體或大體捐贈,將新腎臟連結原有的動靜脈,術後最重要的是規律服用免疫抑制劑,不得自己加減藥,否則身體將會出現排斥,
・2020/10/29
肝臟是全身最大的內臟器官,負責多種生理功能,若是功能衰竭,身體就會受到嚴重影響。肝臟移植手術相當複雜,血型不相容、孕期肝衰竭都是會面對的問題。影響移植術後存活率的重大關鍵是穩定使用免疫抑制劑,患者術後須透過免疫抑制劑來抑制免疫系統,降低對新器官的排斥反應,延長新器官存活時間,提高存活率。
・2019/07/01
事實上,台灣多數醫院,即便曾簽署同意書,若家屬強烈反對,醫院也不願執行捐贈。如同公視《生死接線員》第二集裡,儘管志豪生前簽署、妻子也同意捐贈,但最終因雙親的反對而未能完成大愛。誰是對的呢?
・2016/01/18
1960年,歐洲藥廠推出了沙林竇邁(Thalidomide),能夠減緩孕婦嘔吐的現象,新藥快速地推廣到歐洲、澳洲和日本,惟獨美國的FDA拒絕上市。1961年,全球出現數萬名「海豹症」畸形兒,嬰兒的手掌直接連在驅幹,缺乏應有的上、下臂,經科學證據顯示,兇手正是被FDA擋下的沙林竇邁。此事件讓美國社會留下深刻的印象,藥物的安全和有效必須要有完整的人體實驗證明,才能避免嚴重的副作用。
・2015/12/31
死亡一直是台灣人所忌諱的話題,所以連帶著的許多關於器官捐贈和移植的問題也不知從何問起,今天藉由本文,來替大家補充一點相關的知識吧!「為什麼我去每間醫院都會看到器官捐贈的勸募?有這麼缺嗎?」是的,真的有這麼缺。單以美國為例,約有12萬名患者在等候器官,而在台灣,命懸一線的器官衰竭患者將近有9000人。但這些患者僅有約1/10的比例能夠等到器官,而剩下的90%的病人,就只能在名單上等到死神來臨的那天。
・2015/12/30
不知道您是否還記得曾御慈醫師呢?曾醫師生前任職於台大醫院,然而在2013年的一場車禍後,無力挽回的情況下,家屬決定讓曾醫師化為天使,和數十年來的移植醫學史上許多大愛捐贈者一樣-「再活一次」。今天,就藉由本篇文章,記下數十年來,這些化身為天使的大愛捐贈者,以及被他們救回來的生命故事。
・2012/07/16
器官移植可以救人一命,但是目前捐贈的器官卻供不應求。為了因應器官荒,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採用活體捐贈者的器官。然而這也引起了許多倫理上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