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6/10
近期一份刊於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的研究指出,小行星和火山都是促成恐龍滅亡的兇手,該研究也列出諸多證據,證明小行星撞擊地球、火山爆發和物種大滅絕之間的因果關係。
・2015/05/19
羽毛是最複雜的角質化皮膚衍生物,就因為複雜,所以羽毛有許多功能,《羽的奇蹟》這本好書將為你一一道來。《羽的奇蹟》把羽毛的身世和用途寫得興味盎然,不僅是鳥羽的傳記,也是人類的文化史。
・2015/03/10
日前赴德攻讀博士的台灣研究生回台受訪,無奈報導與事實出入甚大,因此連夜寫稿澄清,解剖室也針對難得的本土科學新聞進行剖析,希望提供讀者不同的觀看面向。
・2015/03/03
聯合報昨日(2015/3/2)於頭版大篇幅刊登了一篇〈恐龍原來有彩色羽毛!〉,報導敘述楊子睿隨德國團隊研究恐龍化石、並以3D技術繪出全球第一隻彩色恐龍,成果獲得「科學」期刊(Science)刊登。此報導一出,各大媒體與電子媒體紛紛跟進、引用轉貼,科學新聞難得如此受歡迎──但該報導卻錯誤甚深。
・2014/05/26
自稱為「恐龍妹」,接觸古生物化石、恐龍礦物逾十年,玩化石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的石尚企業資深協理陳淑娟,用他的七分鐘為我們一揭「化石探勘與清修」這個神秘職業的面紗。
・2013/06/13
在 2010 年 3 月我再度探訪該地,除了恐龍胚胎骨頭和找到其層位之外,同時也在那個地方撿拾到成龍的爪子和肋骨終端,導致我認為此處是恐龍孵育場;不會飛的恐龍 (Non Avian Dinosaur) 和會飛的恐龍 (Avian Dinosaur,亦即鳥類) 有共同的特性,到了繁殖期間,大家會回到相同的地點交配、下蛋、孵蛋、育幼,因此,我同時找到恐龍胚胎骨頭和成龍骨頭,不得不讓我有此「孵育場 (Hatching Ground)」的推論
・2013/04/15
古生物學家在中國出土了一系列最古老的恐龍胚胎化石。這批珍貴的化石保留了許多個體不同的發育階段,提供了研究史前物種胚胎發育的難得機會。古生物學家羅伯特瑞茲及研究夥伴,包括黃大一教授等五位台灣學者,在中國雲南省祿豐縣的化石場發現了許多恐龍形狀的化石。
・2012/09/27
做有機分析,有一個最初步入門的工具--紅外線光譜(Infrared Spectroscopy),通常無機物不會在紅外線光譜中出現吸收的波峰,也就是說,對於紅外線來說,它們是「透明」的,但是有機物的結合鍵,就會出現在不同位置的波峰,從這些不同頻率波峰的位置和強度,我們可以推論出該被測物內的某些化學結構的化學鍵,這是對於鑑定有機物的化學結構很重要的資訊
・2012/09/10
仔細看看這張圖片,畫得栩栩如生吧!張著血盆大口的暴龍,從森林裡猛衝出頭來,張著滿大口獠牙準備吃人,好恐怖啊!難怪會被命名為暴(君恐)龍(Tyrannosaurus rex);這麼美麗漂亮的畫片,到底錯在哪裡?有沒有看出來,明明就在眼前啊!
・2011/10/22
今日的蘇鐵類植物(cycads,譯註:名字來自於蘇東坡的鐵樹開花)是一種「恐龍時代植物(dinosaur plants)」,在恐龍時代到處都有,不過這個廣為流傳的信念,在一項具國際意義的突破性研究中完全被拆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