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3/09/05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正道老師在科學玩意節展示機械魚 前陣子z編在科教館辦理的「科學玩
・2013/08/14
機器相互溝通(M2M)技術正迅速受各界歡迎,數位通訊與行動網絡不斷演進,如今機器已可透過無線溝通,不需人類中介,形成物聯網,也讓你我生活更簡便,無論是健康管理或能源解決方案,這項技術都可能是城市與社區邁向永續與未來的關鍵。
・2013/07/30
當都市裡的人類正在為房價高漲、都更問題而頭痛時,住在屏東後灣的寄居蟹也在被迫遷跟尋找新屋的流離顛沛中掙扎著,除了非洲大蝸牛換下的殼以外,海岸散落的寶特瓶、燈泡、甚至是水龍頭...都成了寄居蟹不得已的寓所。而為了改善這個情形,一級建築士...啊,不是,是海生館研究員,身為貝類專家的邱郁文博士。他除了持續調查問題的嚴重性以外,也號召發起了「捐螺貝給寄居蟹」的活動。我們來到高雄與邱郁文博士見面,希望聽取他多年以來工作、研究過程,發現海洋垃圾不為人知的各種問題。
・2013/07/26
那海面交織的波紋,閃閃發亮,耀眼的光線刺得讓我稍稍瞇起了眼睛。甩一甩頭,擺擺我的鰭狀前肢,乘著海流,在溫柔地包覆著我全身四周的海水中向前划行。
・2013/07/10
這份系列作品叫做《Found in Nature》,就像植物學家在製作標本一樣,只是版面上不是花花草草,而是和花草並存於自然中的人為垃圾。如果這個夏天你有淨灘的計畫,或許也可以像這樣作一份屬於台灣沿海的「採集記錄」。
・2013/07/08
研究人員發現海洋漂浮的塑膠垃圾表面有大量的細菌居住。這些細菌的多樣性高,而且和海水原本有的住民大不相同。說真的,我們成功用大量塑膠垃圾建立了一個新棲地。這又是個人定勝天的例子?或許這該是個人類做太多壞事,大自然來收拾殘局的恥辱印記。現在就從少用一次性塑膠製品做起吧!
・2013/06/06
最近在蒙特利灣水族館研究所的一群科學家,想要知道究竟人類所產生的海洋垃圾能掉到多深的地方,於是他們分析了過去22年來,研究所的遙控載具帶著攝影機到深海(最深可以下到4,000公尺)去拍攝的影像(共有18,000小時,筆者覺得這真的是很累的工作)。他們看到的影像收集的範圍,北從加拿大的溫哥華島,南到加州灣,西到夏威夷。總共看到了超過1,500個海洋垃圾,其中有1,150個垃圾落到海底。
・2013/05/21
英格蘭西北部即有一項成功案例,Cheshire West and Chester聯合政府四年前編列預算時,希望每年家戶廢棄物收集經費可減少15%,投標廠商都必須說明,如何利用回收物增加收入,之後成立的新單位訂定目標,除了提高回收率,還得節省逾三成費用,相當於350萬英鎊,身兼市政技術顧問的工程管理公司AMEC代表Phil Scott表示,這是英國少見重視廢棄物經濟價值的標案。
・2012/01/09
聖誕節是西方國家的大節日,總是少不了送禮物跟交換卡片;根據英國皇家倫敦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研究發現,今年英國聖誕節總共用掉了1億5千萬張卡片跟83立方公里的包裝紙。
・2012/01/04
我是一個塑膠袋,一個又薄又輕的塑膠袋,除非有人抓著我,不然風一吹,我就會到處亂飛。那天,主人一鬆手,正好一陣風吹過,我隨著風兒飄啊飄啊,越飄越高,越飄越遠,最後我掉到海裡,隨著洋流,浪跡天涯。直到有一天.........